盡管外報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的一種表現(xiàn),但客觀上也對我們產生過重要影響,如:
一、帶來了近代報刊,體現(xiàn)了民主觀念。它由私人或團體主辦,有獨立的撰稿人,記者、編輯可以自行采寫新聞、發(fā)表評論。
二、介紹西方文化,開拓讀者視野。
三、促進中國人自辦報刊,推動了中國報刊的發(fā)展。把西方的報刊觀念帶到中國,使中國認識到近代報刊的社會作用,還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中國人,為以后自辦報刊打下了基礎。
四、在印刷設備與技術上,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第三章 國人辦報活動的開端與維新派的辦報活動
國人早期的辦報主張:
1、林則徐是最早認識到報刊的社會功能并開始實踐的人,他的譯報編輯活動是國人自辦報刊的先聲。
2、洪仁玕的新聞思想:一、“設新聞館”;二、準賣新聞篇;三、“興新聞官”有相對獨立性;四“只需實寫”主張新聞必須真實。
3、王韜:專論如《論日報漸行于中土》、《論各省會城宜設新報館》和《論中國自設西文日報之利》。提出:
一、辦報目的是為了宣傳變法自強的主張。
二、強調報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論自由,準許民間辦報。
四、強調記者的素質和文風。
王韜的這些新聞觀點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早期的維新變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以后的康梁等人影響很大。
4、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中有篇名為《日報》的論文,提出報紙可以“通民隱”、“達民情”,是新聞法制思想的萌芽。
5、林則徐、洪仁玕江、王韜、鄭觀應,對為什么要辦報和如何辦報等問題分別作了闡述,他們的報刊觀點沖破了歷民不議政的傳統(tǒng)的封建觀念,表現(xiàn)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論出版自由和實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時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是近代中國新聞理論的奠基人。
國人早期自辦的報刊:
6、近代國人最早進行辦報活動的:林則徐。將重要的信息和言論譯成中文,提供給兩廣總督、廣東巡撫、海關監(jiān)督和軍方,同時抄報朝廷,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參考。這種翻譯材料后來匯集成冊,稱為《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參考消息》。但不公開發(fā)行。
7、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漢口創(chuàng)辦了《昭文新報》,是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最早的中文報紙。
8、1874年6月容閎出版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日報《匯報》。容閎是中國最早的留美學生之一。
9、1884年4月,《述報》在廣州創(chuàng)刊,這是中國人在廣州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中文日報,是我國較早的石印報紙之一。
10、《循環(huán)日報》:在國人早期自辦的報紙中,出版時間最長、影響的是1874年在香港由王韜創(chuàng)辦并主編的《循環(huán)日報》。是我國近代第一家鼓吹變法自強的報紙,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1959年最后停刊。是一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立言”強調變法自強為其思想內容的特色。
11、王韜:1857年參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報刊《六合叢談》的編輯工作,是他報刊活動的開始。1874年2月4日創(chuàng)辦了的《循環(huán)日報》。是我國新聞第一位報刊政治家,他的政論反帝愛國,昌言變法,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富于感情,后來被發(fā)展成一種新的報章 文體,以當時的文壇和以后的維新派報人影響極大。他的部分政論文章 被收編為《弢園文錄外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
12、從1895年到1898年間,全國出版的報刊達120種,80%以上是中國人辦的,它們遍及全國許多城市,形成了我國第一次報刊出版高潮。(是在維新變法時期)
13、維新派辦的第一份報刊是《萬國公報》,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創(chuàng)刊,由康有為獨資創(chuàng)辦,梁啟超、麥孟華分別負責編輯和出版發(fā)行,職能:宣傳富國強兵之道,宣傳必須維新變法。京師強學會成立以后,1895年12月16日將《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并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由梁啟超、汪大燮任主編,這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報刊的萌芽。從內容到形式,《中外紀聞》都是《萬國公報》的發(fā)展。1896年初,在李鴻章 的策動下,被迫???BR> 14、《強學報》:1896年元月12日創(chuàng)刊,由康有為的學生徐勤、何樹齡主編。《強學報》的政治色彩較《萬國公報》、《中外紀聞》更濃。首先、采用孔子紀年而不用清朝的年號;其次、它旗幟鮮明地倡導變法維新;第三、它明確提出“明定國是”、“開設議院”的政治主張;第四,闡述了報紙在維新運動中的作用?!稄妼W報》的第三期還未來得及發(fā)行就被迫停刊。
15、《中外紀聞》和《強學報》歷史意義:
首先、強學會的成立,標志著從王韜就開始的變法維新宣傳已經變?yōu)橛薪M織的政治活動;
其次、維新派三家報紙的出版,沖破了封建統(tǒng)治的言禁,開創(chuàng)了民議朝政的局面,拉開了國人辦報高潮的序幕;
第三、培養(yǎng)和鍛煉了維新派骨干,為維新派以后的辦報活動的全國展開打下了基礎。
16、梁啟超:主編《萬國公報》、《中外紀聞》,在輿論界初露鋒芒。1896年3月主持《時務報》筆政,并參與了《湘報》的籌辦和撰稿工作,戊戌政變后逃記亡日本。在日本創(chuàng)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國風報》,又在檀香山創(chuàng)辦了《新中國報》,辛亥革命后回國。又創(chuàng)辦了《庸言》等報刊。梁啟超從1895年辦《萬國公報》開始,到1922年《解放與改造》停刊脫離報界,一共27年,在這27年中,他親自創(chuàng)辦或主編的報刊有11種,是中國新聞的報刊活動家。
一、帶來了近代報刊,體現(xiàn)了民主觀念。它由私人或團體主辦,有獨立的撰稿人,記者、編輯可以自行采寫新聞、發(fā)表評論。
二、介紹西方文化,開拓讀者視野。
三、促進中國人自辦報刊,推動了中國報刊的發(fā)展。把西方的報刊觀念帶到中國,使中國認識到近代報刊的社會作用,還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中國人,為以后自辦報刊打下了基礎。
四、在印刷設備與技術上,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第三章 國人辦報活動的開端與維新派的辦報活動
國人早期的辦報主張:
1、林則徐是最早認識到報刊的社會功能并開始實踐的人,他的譯報編輯活動是國人自辦報刊的先聲。
2、洪仁玕的新聞思想:一、“設新聞館”;二、準賣新聞篇;三、“興新聞官”有相對獨立性;四“只需實寫”主張新聞必須真實。
3、王韜:專論如《論日報漸行于中土》、《論各省會城宜設新報館》和《論中國自設西文日報之利》。提出:
一、辦報目的是為了宣傳變法自強的主張。
二、強調報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論自由,準許民間辦報。
四、強調記者的素質和文風。
王韜的這些新聞觀點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早期的維新變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以后的康梁等人影響很大。
4、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中有篇名為《日報》的論文,提出報紙可以“通民隱”、“達民情”,是新聞法制思想的萌芽。
5、林則徐、洪仁玕江、王韜、鄭觀應,對為什么要辦報和如何辦報等問題分別作了闡述,他們的報刊觀點沖破了歷民不議政的傳統(tǒng)的封建觀念,表現(xiàn)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論出版自由和實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時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是近代中國新聞理論的奠基人。
國人早期自辦的報刊:
6、近代國人最早進行辦報活動的:林則徐。將重要的信息和言論譯成中文,提供給兩廣總督、廣東巡撫、海關監(jiān)督和軍方,同時抄報朝廷,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參考。這種翻譯材料后來匯集成冊,稱為《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參考消息》。但不公開發(fā)行。
7、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漢口創(chuàng)辦了《昭文新報》,是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最早的中文報紙。
8、1874年6月容閎出版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日報《匯報》。容閎是中國最早的留美學生之一。
9、1884年4月,《述報》在廣州創(chuàng)刊,這是中國人在廣州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中文日報,是我國較早的石印報紙之一。
10、《循環(huán)日報》:在國人早期自辦的報紙中,出版時間最長、影響的是1874年在香港由王韜創(chuàng)辦并主編的《循環(huán)日報》。是我國近代第一家鼓吹變法自強的報紙,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1959年最后停刊。是一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立言”強調變法自強為其思想內容的特色。
11、王韜:1857年參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報刊《六合叢談》的編輯工作,是他報刊活動的開始。1874年2月4日創(chuàng)辦了的《循環(huán)日報》。是我國新聞第一位報刊政治家,他的政論反帝愛國,昌言變法,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富于感情,后來被發(fā)展成一種新的報章 文體,以當時的文壇和以后的維新派報人影響極大。他的部分政論文章 被收編為《弢園文錄外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
12、從1895年到1898年間,全國出版的報刊達120種,80%以上是中國人辦的,它們遍及全國許多城市,形成了我國第一次報刊出版高潮。(是在維新變法時期)
13、維新派辦的第一份報刊是《萬國公報》,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創(chuàng)刊,由康有為獨資創(chuàng)辦,梁啟超、麥孟華分別負責編輯和出版發(fā)行,職能:宣傳富國強兵之道,宣傳必須維新變法。京師強學會成立以后,1895年12月16日將《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并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由梁啟超、汪大燮任主編,這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報刊的萌芽。從內容到形式,《中外紀聞》都是《萬國公報》的發(fā)展。1896年初,在李鴻章 的策動下,被迫???BR> 14、《強學報》:1896年元月12日創(chuàng)刊,由康有為的學生徐勤、何樹齡主編。《強學報》的政治色彩較《萬國公報》、《中外紀聞》更濃。首先、采用孔子紀年而不用清朝的年號;其次、它旗幟鮮明地倡導變法維新;第三、它明確提出“明定國是”、“開設議院”的政治主張;第四,闡述了報紙在維新運動中的作用?!稄妼W報》的第三期還未來得及發(fā)行就被迫停刊。
15、《中外紀聞》和《強學報》歷史意義:
首先、強學會的成立,標志著從王韜就開始的變法維新宣傳已經變?yōu)橛薪M織的政治活動;
其次、維新派三家報紙的出版,沖破了封建統(tǒng)治的言禁,開創(chuàng)了民議朝政的局面,拉開了國人辦報高潮的序幕;
第三、培養(yǎng)和鍛煉了維新派骨干,為維新派以后的辦報活動的全國展開打下了基礎。
16、梁啟超:主編《萬國公報》、《中外紀聞》,在輿論界初露鋒芒。1896年3月主持《時務報》筆政,并參與了《湘報》的籌辦和撰稿工作,戊戌政變后逃記亡日本。在日本創(chuàng)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國風報》,又在檀香山創(chuàng)辦了《新中國報》,辛亥革命后回國。又創(chuàng)辦了《庸言》等報刊。梁啟超從1895年辦《萬國公報》開始,到1922年《解放與改造》停刊脫離報界,一共27年,在這27年中,他親自創(chuàng)辦或主編的報刊有11種,是中國新聞的報刊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