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考“外文史”復習總結(15)

字號:

□ 試論意識流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點與技巧。
    答:意識流小說產(chǎn)生于20世紀20年代,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西方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意識流小說要求作家退出作品,把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全部意識戰(zhàn)線在讀者面前。意識流作品晦澀、難懂,經(jīng)常出現(xiàn)清晰與蒙朧的儀式混雜、意識流動大幅度跳躍、時空顛倒。意識流小說主要有一下特點:
    ①以內(nèi)心獨白為主干,通過自由聯(lián)想貫穿人物的全部意識。內(nèi)心獨白包括了人物的全部意識,而自由聯(lián)想往往從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或以某事物為中心向各個方向輻射,沒有固定的方向,不受時空的局限。
    ②大量使用象征是意識流文學的一個主要手法。
    ③電影化與音樂化四語言和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新。 意識流小說借用了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空間固定而時間流動的時間蒙太奇和時間不動空間迅速變化的空間蒙太奇。意識流作家還使用特寫、慢鏡頭、化入、化出、穿插閃會等電影手段,同時也常借用音樂中的奏鳴、協(xié)奏、交響等各種結構。
    □ 試論《源氏物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答:《源氏物語》中,通過光源氏與周圍女性的描寫,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婦女形象。小說真實地描繪出她們的生活現(xiàn)狀。其中,藤壺、紫上、空蟬的形象代表性。
    ①藤壺原為先帝的女兒,是皇家的公主,又是桐壺帝的寵妃,不親身份高貴,而且還有著與“豪門貴族”不同的善良品格,然而她的一生過得并不愉快,內(nèi)心中始終充滿著哀愁、懊悔和疑懼,最終也沒有逃脫一般貴族婦女的悲劇命運。在貴族男子縱情恣欲的行為面前,她只能成為罪惡社會的犧牲品。
    ②紫上是小說一、二部的主人公,是作品中塑造的主要婦女形象。她不僅才貌出眾,而且具有賢淑、“忍從”等美德。紫上是繼葵上之后光源氏的正妻,在家庭中盡量表現(xiàn)出溫柔賢淑、落落大方的姿態(tài),不把自己的苦痛與矛盾流露在外。然而光源氏好色成性,經(jīng)常背著紫上干出一些偷香竊玉的事情,導致了紫上長年的郁郁寡歡、擔心將來年老色衰被遺棄,導致她的生命過早凋謝。
    ③空蟬是中等貴族出身的婦女,不幸的命運使她成為比她大十歲的地方官伊的后妻。她是一個聰明而善于思考的的女子,起級對光源氏的無理強求和粗暴行為十分憤怒,當與光源氏接觸后,被他的地位、相貌所吸引,。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矛盾的,丈夫比自己大十幾歲而光源氏年輕美貌,但自己又是有夫之婦,常常陷入深深的煩惱之中。丈夫故去后,在矛盾重重萬分痛苦之下,最終削發(fā)為尼。
    ④小說中塑造的婦女形象,無論地位高低、經(jīng)歷和結局如何,但作為貴族男子漁色的對象這一點是一致的,她們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貴族社會的被損害者和犧牲品。從這些婦女的內(nèi)心痛苦和各種遭遇可以了解到平安時代腐朽糜爛的社會現(xiàn)實。小說在描寫一夫多妻制度下婦女不幸命運的同時,也部分地接觸了平民和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 論述《戈拉》中戈拉形象。
    答:《戈拉》是泰戈爾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基本內(nèi)容內(nèi)容是幾個中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動向構成的。主要人物戈拉思想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小說情節(jié)的中心。戈拉的愛國主義思想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答:①他在剛剛走向社會的時候,他的愛國主義同他的宗教信仰及種性之間形成了尖銳矛盾。大學畢業(yè)后,他成為了印度教青年的一個領袖。在反帝的愛國斗爭中,他走上了一條復古的邪路,成了一個十足的精神狂。而這種宗教狂熱,使他脫離了群眾也脫離了現(xiàn)實斗爭,陷入了孤獨可悲的困境。
    ②為了擺脫困境,他決定下鄉(xiāng)旅行,同時開始了他矛盾性格的轉(zhuǎn)變。在接觸了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斗爭后,他的思想逐漸發(fā)生變化,對勞動人民有所了解,對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產(chǎn)生了懷疑,但此時并沒有徹底否定印度教的糟粕和偏見。
    ③在印度教“懺悔禮”的時刻,養(yǎng)父告知他的真實身份是愛爾蘭人的棄嬰,根本沒有資格信奉印度教,更無權利舉行這種宗教典禮。這個秘密的揭穿,使戈拉如夢初醒,自己卸下了印度教和種姓的沉重包袱,徹底清算了自己的宗教偏見。
    ④戈拉是印度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是20世紀初期印度資產(chǎn)階級民族主義的藝術概括。他的基本矛盾是愛國主義思想同印度同印度教信仰之間的矛盾。隨著他思想的成熟,愛國主義思想不斷發(fā)展,印度教信仰不斷削弱,構成了他性格的基本方面。
    □ 試論《戈拉》的藝術成就。
    答:①顯著的論辨性。這部小說的議論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人物間的論辯往往多于行動。而論辯幾乎成了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作品中所反映的帶有爭論性的重大社會問題,它本身就帶有論辯的性質(zhì)。小說通過豐富多彩論辯、爭議和交談,直接展示出當時印度社會的不同政治觀點和宗教偏見,批判駁斥了以哈倫為代表的向殖民主義者屈膝投降的奴才思想,也揭露了印度教和梵社的缺點及錯誤,從而充分肯定了熱愛祖國、民族團結、民族獨立以及自由解放的思想,表現(xiàn)出鮮明的反殖民主義、反封建主義的思想傾向。
    ②人物性格的鮮明對比。小說中既塑造了以戈拉為代表的一系列正面任務,也塑造了反面人物。不僅正面人物同反面人物形成對比,就是在正面人物之間,他們彼此的性格也是互相對照,各具特點的。小說通過不同人物的對表描寫和塑造,既可以使各種人物的個性鮮明,容易識別,又可以使中心人物戈拉的形象更為突出,具有立體感。
    ③濃郁的抒情色彩。這部小說是作者傾注巨大的愛國熱情創(chuàng)作出來的,盡管帶有很強的論辯性,但卻表現(xiàn)出一種詩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在小說中善于把敘事、論辯和抒情相互交織,融為一體,自始至終都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激蕩著感情的洪流。
    ④小說在人物心理描寫、語言運用等方面也有一些特點。
    □ 試論《雪國》主人公駒子的形象。
    答:駒子出生在雪國農(nóng)村,由于生活所迫,被賣到東京當陪酒侍女,幾經(jīng)周折,最終淪為藝妓。小說從日常生活表現(xiàn)和對待愛情態(tài)度這兩個方面寫駒子的性格。
    ①小說在日常生活方面,著重寫她堅持記日記、喜歡讀小說、苦練三弦。她記日記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表現(xiàn)堅持到底的毅力。她讀小說不同于一般藝妓隨波逐流,而有一種求知的欲望和頑強的毅力。她不僅用普通琴書練習三弦,而且還研究高深的樂譜,盡管是出于職業(yè)的需要,但仍表現(xiàn)出她頑強的毅力。
    ②她明明知道島村有家室,和自己的關系不能維持很久,但又不顧一切地在島村身上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蓱z的境遇、身份扭曲了她,不能像一個普通姑娘那樣去愛真正合乎自己想要的人,不能以正當?shù)姆绞饺?。她的愛情既有純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病態(tài)的一面。作為一個藝妓,既不是積極的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墮落者形象,而是具有一定進取心的形象。
    □ 試論《雪國》的藝術特色。
    答:①《雪國》在藝術方面色特色是充滿詩意,抒情意味頗為濃厚。小說的結構是松散的,沒有曲折的故事和情節(jié)。駒子和島村之間既沒有談什么驚人的話,也沒有做出什么驚人的事。小說的美在平淡的無奇之中,魅力也正在于此。某種意義上說,《雪國》不像一篇小說,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
    ②小說在描寫手法和安排結構兩方面,繼承日本傳統(tǒng)和學習西方技巧。描寫手法上,既有一定數(shù)量的具體的、客觀的描繪,又在很多地方通過島村的意識流動和自由聯(lián)想狀物寫人,抒發(fā)情懷。結構方面,總體上基本按照事物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來寫,在某些局部又通過島村的儀式流動和自由聯(lián)想展開故事推動情節(jié),適當沖破事物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形成內(nèi)容上的一定跳躍。既避免了因為意識隨意流動,聯(lián)想自由浮現(xiàn),造成雜亂無章,有層次迭起,波瀾起伏,活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