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ErxiezhiKeli
標準編號:WS3-B-2651-97
「處方」葛根66g 黃芩33g 白術(shù)(炒)66g 茯苓66g 木香19.8g 厚樸33g 半夏(姜)33g 山楂(焦)52.8g 澤瀉39.6g 甘草(炙)19.8g 廣藿香油3.3ml 鹽酸小檗堿6.6g
「制法」以上十二味,除鹽酸小檗堿、廣藿香油外,取山楂、茯苓、木香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60~65℃),放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50~5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0%,攪勻,放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80~85℃)
的稠膏備用;其余葛根等七味,按上法制備成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75%,攪勻,再按上法制備成稠膏。合并上述稠膏,加入鹽酸小檗堿,甜菊甙1.6g,混勻。取稠膏1份,糊精1.25份,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噴入廣藿香油,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顆粒;氣香,味苦、微甜。
「鑒別」
(1)取本品6g,加水50ml,振搖數(shù)分鐘,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加乙醚10ml,振搖,分取乙醚液,揮干后,殘渣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即顯紅棕色,漸變?yōu)樽霞t色。
(2)?。坭b別](1)項下濾渣,加水10ml,水浴上加熱使溶解,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2滴,即顯橙紅色,放冷,滴加丙酮至混濁,放置后,生成黃色沉淀。
「檢查」應(yīng)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C)。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用于小兒急、慢性腹瀉,腸炎,及痢疾恢復(fù)期。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g,一歲以下一日3次;一至二歲一日4次,二歲以上遵醫(yī)囑。
「規(guī)格」每袋裝3g
「貯藏」密封。
標準編號:WS3-B-2651-97
「處方」葛根66g 黃芩33g 白術(shù)(炒)66g 茯苓66g 木香19.8g 厚樸33g 半夏(姜)33g 山楂(焦)52.8g 澤瀉39.6g 甘草(炙)19.8g 廣藿香油3.3ml 鹽酸小檗堿6.6g
「制法」以上十二味,除鹽酸小檗堿、廣藿香油外,取山楂、茯苓、木香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60~65℃),放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50~5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0%,攪勻,放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80~85℃)
的稠膏備用;其余葛根等七味,按上法制備成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75%,攪勻,再按上法制備成稠膏。合并上述稠膏,加入鹽酸小檗堿,甜菊甙1.6g,混勻。取稠膏1份,糊精1.25份,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噴入廣藿香油,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顆粒;氣香,味苦、微甜。
「鑒別」
(1)取本品6g,加水50ml,振搖數(shù)分鐘,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加乙醚10ml,振搖,分取乙醚液,揮干后,殘渣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即顯紅棕色,漸變?yōu)樽霞t色。
(2)?。坭b別](1)項下濾渣,加水10ml,水浴上加熱使溶解,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2滴,即顯橙紅色,放冷,滴加丙酮至混濁,放置后,生成黃色沉淀。
「檢查」應(yīng)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C)。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用于小兒急、慢性腹瀉,腸炎,及痢疾恢復(fù)期。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g,一歲以下一日3次;一至二歲一日4次,二歲以上遵醫(yī)囑。
「規(guī)格」每袋裝3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