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主火炬在“鳥巢”點燃。這一刻,熊熊燃燒的奧林匹克圣火照亮了北京的夜空;這一刻,東方古都吸引了來自全世界驚嘆的目光。
從劉長春孤獨一人跑進奧林匹克賽場,到今天中國組成639人的龐大軍團參賽;從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奧運三問”,到今天中國人真正實現(xiàn)百年夢圓,奧運見證著中國一步步由弱變強,從閉關鎖國到全面改革開放,從彷徨失措到堅定自信的整個過程。
“國運衰則體育衰,國運興則體育興?!彪m然體育運動成績并不能和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直接畫等號,但它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國家的綜合國力、人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精神面貌。在中國百年奧運,這一點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奧運見證了中國的覺醒和崛起。
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開始騰飛、全面走向世界的起點。從那時起,幾乎在所有領域,世界都能看到年輕而富有朝氣的東方面孔,人們驚呼“中國人來了”!
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甫一登場便顯示出新興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手起槍落,獲得那屆奧運會第一塊金牌,實現(xiàn)了中國在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奧運見證了中國融入世界的決心和努力。
自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以來,舉辦奧運會,其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單純的體育競賽,給各國人民提供了體育、文化、不同思想和觀點、不同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的交流機會,給全世界搭建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努力融入世界的中國也渴望用舉辦奧運這樣一個平臺,讓世界更清楚、準確地認識中國,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的交流和理解。這也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
1991年12月,中國向國際奧委會遞交申請書,申辦2000年奧運會。此時的中國,已經告別了自我封閉,向世界敞開胸懷。
雖然第一次申辦以兩票之差未能成功,但中國依然明確要“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2001年,中國再次為申辦2008年奧運會發(fā)起沖刺,同年,中國也正全力以赴進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此時的中國,在全球一體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顯得更加成熟老練、平和淡定。
北京時間2001年7月13日22時15分,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時,舉國歡騰。中國向奧林匹克發(fā)出誠摯的邀請,奧林匹克也真誠地選擇了中國。
奧運見證了中國千金一諾的信念。
當年北京的申辦報告長達3卷,以18個主題,向國際奧委會全面展現(xiàn)了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能力和決心。兌現(xiàn)這些承諾是奧林匹克憲章的規(guī)定,也是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所必需。
7年的付出與艱辛,中國完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各項承諾,37個奧運比賽場館如期完工,“鳥巢”、“水立方”等成為奧林匹克建筑的經典;環(huán)境和大氣質量全面達標,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新建的機場航站樓和3條軌道交通線投入使用,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奧運安保各項工作全部就緒,做好了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充分準備……
奧運見證了中國面對艱難困苦的勇氣和力量。
2008年3月31日,奧運會火炬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出發(fā)。火炬?zhèn)鬟f過程中,我們也曾遭遇過不解和疑慮。面對搶奪火炬的暴力行為,美麗的中國女孩金晶用自己瘦弱的身軀護佑圣火,表現(xiàn)出過人的勇氣和力量,也傳遞出我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在北京奧運圣火傳遞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災難和不幸。5月12日中國汶川發(fā)生8級強烈地震,奪去了數(shù)萬人的生命。5月19日至21日,奧運火炬暫停傳遞,舉國哀悼。3分鐘的默哀之后,在天安門廣場上,無數(shù)國旗在人們手中飛舞,匯成紅色的海洋,“中國加油”的聲音連綿不絕?!叭魏卫щy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迅速轉化為籌辦奧運的實際行動。
奧運也見證了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豐富與貢獻。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不僅使奧林匹克精神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得到空前普及,也為當代奧林匹克運動增添了新的內涵。
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口號;從奧林匹克教育“同心結”交流活動,到“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大眾參與,人們都能看到奧林匹克精神閃耀光芒,深入人心。
2001年北京申奧時,國際奧委會對北京申奧報告的評語是,“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將為中國和體育運動留下一筆獨特的遺產,國際奧委會也相信北京能組織一次出色的比賽”。而現(xiàn)在,我們更加有理由相信北京奧運會為中國留下一筆巨大遺產的同時,也為奧林匹克精神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劉長春孤獨一人跑進奧林匹克賽場,到今天中國組成639人的龐大軍團參賽;從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奧運三問”,到今天中國人真正實現(xiàn)百年夢圓,奧運見證著中國一步步由弱變強,從閉關鎖國到全面改革開放,從彷徨失措到堅定自信的整個過程。
“國運衰則體育衰,國運興則體育興?!彪m然體育運動成績并不能和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直接畫等號,但它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國家的綜合國力、人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精神面貌。在中國百年奧運,這一點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奧運見證了中國的覺醒和崛起。
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開始騰飛、全面走向世界的起點。從那時起,幾乎在所有領域,世界都能看到年輕而富有朝氣的東方面孔,人們驚呼“中國人來了”!
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甫一登場便顯示出新興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手起槍落,獲得那屆奧運會第一塊金牌,實現(xiàn)了中國在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奧運見證了中國融入世界的決心和努力。
自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以來,舉辦奧運會,其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單純的體育競賽,給各國人民提供了體育、文化、不同思想和觀點、不同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的交流機會,給全世界搭建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努力融入世界的中國也渴望用舉辦奧運這樣一個平臺,讓世界更清楚、準確地認識中國,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的交流和理解。這也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
1991年12月,中國向國際奧委會遞交申請書,申辦2000年奧運會。此時的中國,已經告別了自我封閉,向世界敞開胸懷。
雖然第一次申辦以兩票之差未能成功,但中國依然明確要“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2001年,中國再次為申辦2008年奧運會發(fā)起沖刺,同年,中國也正全力以赴進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此時的中國,在全球一體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顯得更加成熟老練、平和淡定。
北京時間2001年7月13日22時15分,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時,舉國歡騰。中國向奧林匹克發(fā)出誠摯的邀請,奧林匹克也真誠地選擇了中國。
奧運見證了中國千金一諾的信念。
當年北京的申辦報告長達3卷,以18個主題,向國際奧委會全面展現(xiàn)了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能力和決心。兌現(xiàn)這些承諾是奧林匹克憲章的規(guī)定,也是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所必需。
7年的付出與艱辛,中國完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各項承諾,37個奧運比賽場館如期完工,“鳥巢”、“水立方”等成為奧林匹克建筑的經典;環(huán)境和大氣質量全面達標,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新建的機場航站樓和3條軌道交通線投入使用,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奧運安保各項工作全部就緒,做好了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充分準備……
奧運見證了中國面對艱難困苦的勇氣和力量。
2008年3月31日,奧運會火炬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出發(fā)。火炬?zhèn)鬟f過程中,我們也曾遭遇過不解和疑慮。面對搶奪火炬的暴力行為,美麗的中國女孩金晶用自己瘦弱的身軀護佑圣火,表現(xiàn)出過人的勇氣和力量,也傳遞出我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在北京奧運圣火傳遞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災難和不幸。5月12日中國汶川發(fā)生8級強烈地震,奪去了數(shù)萬人的生命。5月19日至21日,奧運火炬暫停傳遞,舉國哀悼。3分鐘的默哀之后,在天安門廣場上,無數(shù)國旗在人們手中飛舞,匯成紅色的海洋,“中國加油”的聲音連綿不絕?!叭魏卫щy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迅速轉化為籌辦奧運的實際行動。
奧運也見證了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豐富與貢獻。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不僅使奧林匹克精神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得到空前普及,也為當代奧林匹克運動增添了新的內涵。
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口號;從奧林匹克教育“同心結”交流活動,到“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大眾參與,人們都能看到奧林匹克精神閃耀光芒,深入人心。
2001年北京申奧時,國際奧委會對北京申奧報告的評語是,“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將為中國和體育運動留下一筆獨特的遺產,國際奧委會也相信北京能組織一次出色的比賽”。而現(xiàn)在,我們更加有理由相信北京奧運會為中國留下一筆巨大遺產的同時,也為奧林匹克精神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