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漫畫想到的

字號:

最近,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張漫畫――只已經長大,卻沒長出半片羽毛的雞,在草窩里流著眼淚,它正在思念母雞翅膀下的溫暖。這只雞在媽媽“精心”呵護下長大了,它沒有離開過出生時的窩,沒有自己找過食物,連最起碼的御寒本領也沒有,怎能自立、生存呢?這是作者用藝術的手法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令人深思。
    母愛是一種美德,我們需要這種博大精深的母愛,但這種愛也需要適當的尺度?,F(xiàn)在大多數家庭是“四二一”家庭。孩子是未來,是希望,家長有理由把孩子當“寵物”來養(yǎng)。但是過分的愛,使學生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以為父母對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的。他們有權享受而不思進取,造成這些“太陽”們連最小的事――系紅領巾都不會,連抹布也沒碰過。這也難怪大人說:“當今的大學生,有的生活不能自理。”
    雞的祖先叫雉,它們是生活在樹上,善于飛行的。當人們把它們捕獲飼養(yǎng)起來時,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改變,慢慢地被順馴化了,喪失最基本的本領――飛行。如今,連羽毛也要喪失掉,是多么可怕!非洲的云豹捕獲鄧羚帶回家里放生,讓小云豹捕捉它,如果小云豹不去捉,母豹會發(fā)瘋似的撕咬小云豹,直至孩子們捉到鄧羚為止。非洲的云豹都能這樣,讓子女練就生存的本領,我們的慈母祥父卻不培養(yǎng)后代的生活能力,他們的“未來”、“希望”的命運與那只沒有長出羽毛的雞的命運有什么區(qū)別呢?
    記得聽老師講過,國家的一位領導人指出“嬌寵孩子也是一種腐敗”。這種腐敗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因為它更具有危害性。我們的父母應該醒悟了,只有他們的醒悟,我們作為未來才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