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八大策略:信念、時間、輔導、教材篇2

字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司法部編審的復習指定用書(簡稱教材)是司法考試的主要基礎工具,該套教材不但具有權威性,而且針對性強。一套在手,足以應對,除非個別地方弄不懂,才有必要輔以其它參考資料。法律屬于社會科學,許多問題未必有定論,而學者們都有自己的學術觀點,看多了反而互相干擾。一些科班出身的考生紛紛落馬,與之不無相關。
    在司法考試的前期準備階段,教材可以唱主角。
    在司法考試的14門科目中,法理學、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jīng)濟法等五個部門法,以考查法學基本理論為主,相應的法條依托較少,其教材依賴性最為突出。即便像國際三法有一些法條,用處也不大,尤其諸如《伯爾尼公約》、《巴黎公約》之類的國際條約,很是冗長,讀起來比較別扭,倒不如看教材來得快。
    關于復習順序,對初學者來講,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如應當先復習實體法,后復習程序法;先復習國內(nèi)法,再復習國際法。一般可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復習:法理學、憲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jīng)濟法、法律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紀律。
    司法考試的14門科目是一個法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按照一定順序通讀一遍,以便有個整體把握。而后就不必再按部就班,可以靈活安排復習順序。如可以按重點科目順序,也可以按考卷科目順序,還可以按弱項科目為序等等。
    在閱讀教材時應有自我命題意識,要善于找“題眼”,迎合命題者的設計思路,有時還會不謀而合。同時不要忽視教材中出現(xiàn)的小案例,這可能是很好的命題素材,稍加變化就可能出現(xiàn)在司法考試試卷上。(編輯:離地七寸)
    司法考試八大策略:法條、真題、重點、沖刺篇
    2002年10月08日 09:30 江西司法廳 
    南方網(wǎng)訊 在首屆國家統(tǒng)一司法考試中,南開大學第一屆法律碩士56名同學中有34人報名參加考試,13人通過,分282分,38%,是全國平均的5倍還多,應該說是相當高的。
    司法考試通過了固然可喜可賀,但落榜了也不要怨天尤人,關鍵是應當捫心自問:和別人的差距在哪里?我作為一名披荊斬棘、一路拼殺,終于沖出三十六萬大軍,闖入兩萬四千過關者之列的“過來人”,感觸良多。千慮一得,希望能夠對下一屆考生有所啟迪?!?BR>    策略之五:法條篇 
    牽牛要牽牛鼻子。
    法條就是司法考試的“牛鼻子”。尤其是后期階段,應以法條為主。
    面對厚厚的一大本法條,的確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們不妨把所有法條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必須熟記的重點法條,數(shù)量在15%左右;第二類是次重點法條,數(shù)量在20%左右,考查的幾率也很大,應充分記憶;第三類是應景法條,考分極少,時間來得及,可稍微瀏覽一下或者就大膽放棄。
    對于多款多項的法條應格外注意,它們是多項選擇題的材料,命題人對之很青睞。
    有些易得分的法條(多為考點密集型),應誓在必得。比如,律師法、法官法、檢察官法、仲裁法等。
    就考試而言,以法條為主進行復習的指導方針是可取的。但理論性知識點亦不容忽視。今年的司法考試明顯加強考題的理論性。并且,這也預示著某種命題趨勢。不過,法條背后大多有法理依據(jù)。 
    策略之六:真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