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典型案例:股票強行平倉賠償損失糾紛案

字號:

[案情]
     原告:周某
     被告:某證券公司
     1994年3月17日,原告委托證券公司買入浦東大眾股票1萬股,證券公司誤買入1萬股上菱電器股票。發(fā)現(xiàn)差錯后,雙方經(jīng)協(xié)商,上菱電器1萬股股票歸證券公司所有,證券公司全額賠償周某的損失,并于1994年4月4日履行完畢。1994年3月24日上午,周某填寫了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的委托單,但未填限價。證券公司按規(guī)定以市價21.6756元于當日9∶53′27″為其配股成交。當日,周某又填寫了限價23.5元賣出1萬股自儀股票的委托單,因限價高而未成交。次日,證券公司發(fā)現(xiàn)周某透支1.5萬余元,即與周某交涉要平倉。因周某否認3月24日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當天平倉未成。3月28日上午9∶43′29″,證券公司以市價15.40元強行平倉,雙方釀成糾紛。周某于1994年4月25日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周某訴稱:3月17日,證券公司將1萬浦東大眾股票誤買為上菱電器股票,要求賠償;
     3月24日,證券公司明知其透支仍接受委托,在其沒有明確表態(tài)時,就幫其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28日又強行平倉,造成其損失6000余元,要求賠償。被告證公司答辯稱:3月17日一事,本公司已全額賠償;3月24日,本公司是在接受周某委托后辦理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的,當時不可能知道周某已透支,平倉是按規(guī)定辦,造成的損失只能由周某自行承擔。
     法院認為:3月17日證券公司接受周某委托后,誤將浦東大眾股票買為上菱電器股票,但證券公司已全額賠償了周某的損失,周某再次要求賠償,無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3月24日,周某書面委托證券公司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未填限價,證券公司按規(guī)定代理周某成交后,周某又填寫了賣出1萬股自儀股票的委托單,說明其接受了代理的事實,現(xiàn)其否認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無理。證券公司發(fā)現(xiàn)周某透支后,按規(guī)定強行平倉是正當?shù)?,故周某要求賠償?shù)睦碛刹荒艹闪ⅲ炫袥Q駁回原告周某的訴訟請求。
     [案例來源:《人民法院案例選》總第14輯,第121-124頁]
     [辦案要點]本案事實清楚,辦理此案的關鍵問題有二:
     1.證券公司是否越權代理?在證券委托交易中,投資者為委托人,證券商為受托人,雙方之間形成委托代理的民事法律關系。證券商接受投資者的委托,就應當按照投資者的授權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努力完成代理事務,尊重委托人的指導和監(jiān)督,依法維護委托人的利益。投資者必須明確具體地填寫委托單,下達買賣證券的指令,而且必須持有足額的資金或證券,交納一定費用。如果投資者填寫委托單的金額超出其資金總額,證券商有權拒絕接受委托。如果證券商因疏忽接受了委托,就有義務用自己的資金為投資者墊付,而且,證券商有權再向投資者收回全部墊款。投資者與客戶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受《民法通則》調整,該法第63條第2款規(guī)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钡?6條第1款規(guī)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jīng)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jīng)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痹摋l第2款規(guī)定:“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BR>     本案證券公司3月17日沒有按照周某的要求完成委托事項,誤將浦東大眾股票買為上菱電器股票,該行為的后果,理應由證券公司承擔。實際上證券公司已全額賠償了周某的損失,周某再請求賠償,顯然不合理,于法無據(jù)。證券公司3月24日根據(jù)周某委托單要求按市價買入1萬股自儀股票,這是合法的代理行為,并未超越其代理權限。2.證券公司能否強行平倉?根據(jù)證券交易規(guī)則,投資者委托證券公司買賣股票,必須在投資者處存有一定資金,投資者應在該資金擔保的額度內進行證券交易,而當投資者購入超量股票時,便會發(fā)生信用透支交易的問題,投資者超過自有資金部分購入的股票所需資金,由證券公司為其墊付,對這部分墊付款,投資者負有及時返還的責任。若不及時歸還,便產(chǎn)生了強行平倉問題。上海證券交易所1993年10月《關于繼續(xù)查處信用交易的通知》規(guī)定:各會員單位在受理委托中發(fā)現(xiàn)客戶信用透支要求應堅持拒絕,有權在發(fā)現(xiàn)當天或最遲在下一交易日強制性“平倉”。否則,本所將追究會員單位的責任。本案證券公司發(fā)現(xiàn)周某透支后,及時要求周某償付透支款,在周某不愿返還透支款的情況下,于第二個交易日強行平倉,并無不當,由此造成的損失,理應由周某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