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造價工程師考試《技術與計量土建》練習題(11)

字號:

1.編制施工圖預算主要有單價法和( )兩種方法。
    A.估價法
    B.擴大單價法
    C.指數(shù)法
    D.實物法
    答案:D
    分析:編制施工圖預算主要有單價法和實物法兩種方法。
    2.工作過程是同一工人或小組所完成的在技術操作上相互有機聯(lián)系的( )的總合體。
    A.工序
    B.動作
    C.次序
    D.工藝
    答案:A
    分析:施工過程根據(jù)組織上的復雜程度可分為工序.工作過程和綜合工作過程。應注意把握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多余工作時間屬于( ).
    A.有效工作時間
    B.損失時間
    C.定額時間
    D.必需損耗的時間
    答案:B
    分析:工人工作時間可分為定額時間和非定額時間,多余工作時間屬于損失時間。
    4.材料定額消耗量中的材料凈耗量是指( ).
    A.材料必需消耗量
    B.施工中消耗的所有材料量
    C.直接用到工程上,構成工程實體的消耗量
    D.在合理和節(jié)約使用材料前提下的消耗量
    答案:C
    分析:材料定額消耗量是材料的必需消耗量,又可分為材料凈耗量和不可避免的損耗量,對有關概念應注意把握。
    5.在確定人工定額消耗量的過程中,整理觀察資料的方法是( ).
    A.平均修正法
    B.移動加權法
    C.指數(shù)平滑法
    D.曲線擬合法
    答案:A
    分析:獲取觀察資料后,應對測時數(shù)列進行修正,就是剔除或修正那些偏高.偏低的可疑數(shù)值,再求出平均值。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平均修正法。
    6.在確定材料消耗量時,通常采用的方法包含( ).
    A.測算法
    B.觀察法
    C.實驗室試驗法
    D.比較法
    答案;C
    分析:確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現(xiàn)場技術測定法.實驗室試驗法.現(xiàn)場統(tǒng)計法和理論計算法。
    7.當初步設計深度不夠,不能準確地計算工程量,但工程采用的技術比較成熟而又有類似指標可以利用時,可采用( )編制設計概算。
    A.概算定額法
    B.概算指標法
    C.類似工程預算法
    D.生產(chǎn)能力指數(shù)法
    答案:B
    分析:概算指標法適用于初步設計深度不夠.工程量不明確,但技術成熟,有類似工程概算指標可以利用的工程。
    8.用實物法和單價法編制施工圖預算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
    A.計算其他直接費的方法不同
    B.計算間接費的方法不同
    C.計算計劃利潤和稅金的方法不同
    D.計算人工費.材料費和施工機械使用費三者之和的方法不同。
    答案:D
    分析:實物法與單價法相比,主要是預算人工.材料和機械使用費的算法不同。
    9.下列( )方法不屬于審查施工圖預算方法。
    A.篩選法
    B.對比審查法
    C.擴大單價法
    D.逐項審查法
    答案:C
    分析:施工圖預算的審查方法很多,如全面審查法.標準預算審查法.分組計算審查法.對比審查法.篩選審查法.重點審查法.利用手冊審查法.分解對比審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