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上學路途近和愛看閑書更有利學業(yè)

字號:

今年本市的小學、初中招生基本結束。這幾天,一些拿到入學通知的家長卻仍在糾結——要不要到“”學校去借讀,要不要給孩子報名參加課余學科補習。然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卻顯示,學生上學路太遠、讓他們背上沉重的壓力,都不利于學業(yè)水平的提升。
    上學疲勞多為擇校
    此項中小學生學業(yè)成就調查研究,選取了全國東中西部的8個省市近兩萬名六年級學生作為樣本,調查科目是語文、數學、科學、品德與社會等四門學科。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上學路上花費的時間越多,學業(yè)成就水平則越低。以學業(yè)成就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為標準,上學路上花費時間為30分鐘以下學生,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在四門學科上都明顯高于30分鐘到1小時和1小時以上的學生。特別是上學花費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學生,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的比例,除數學外均低于50%。
    【解讀】上海寶山區(qū)高境二小校長呂朝紅說,路太遠,孩子太疲勞,這肯定會影響到學習的成效,這個道理雖淺顯,但家長和孩子都可能會因為盲目擇校而表現(xiàn)得很無奈。
    過重負擔不利學業(yè)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負擔越重,學業(yè)成就水平則越低。那些每天做作業(yè)時間不超過1小時的學生,其學業(yè)成就水平明顯高于不做作業(yè)或做作業(yè)時間更長的學生。此外,每天閱讀1至2小時課外書籍的學生,以及每天運動1至2小時的學生,他們的學業(yè)成就水平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每天睡眠9小時以上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水平明顯高于睡眠少的學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能每天閱讀1至2小時閑書的學生僅為44.4%,每天的睡眠時間能達到9小時以上的學生也僅為46.6%。
    【解讀】上海師大教育學院院長陳永明說,從教育心理學來看,學生對喜歡的東西會越學越好,而且,過度的補課、過重的壓力反而不利于學習。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學會調節(jié)學習節(jié)奏,學會平衡各門學科,通過加強體育鍛煉來促進體魄,通過藝術熏陶來改善修養(yǎng)。
    綜合能力亟待提升
    調查還發(fā)現(xiàn),能夠綜合運用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比例不到30%。以科學學科為例,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夠準確讀出用溫度計分別測到的4種液體的溫度,并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出來。在品德與社會學科,只有11%的學生能夠在分析氣候與農作物生長間關系的基礎上,認識到“北方種植小麥、南方種植水稻”的原因是受地形因素的影響。
    【解讀】上海新黃浦實驗學校校長王洪偉說,學生能力的缺失與生活經歷有關,許多家庭的親子教育也比較忽略給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幫助。對此,已有教育界人士提出,關注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應當成為在課程標準中加以明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