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成績秀高中生被校長實名推薦上北大
是否偏離推薦初衷引人關(guān)注
昨日(20日),由校長實名推薦上北大的5名武漢高中生全部產(chǎn)生,他們都在全校成績秀學生之列。這些看來沒有爭議的學生,卻引起有關(guān)專家的擔心:這個結(jié)果實際上偏離了推薦政策的本意。
“明年的高考狀元,可能就在他們中產(chǎn)生”
華師一校長張真推薦了3名學生:理科生彭康、李正一,文科生吳蕭劍。該校年級組長汪新華說,他們每次大考都在年級前五名,有的多次考第一。
武漢二中推薦的理科生宋軼凡,在多次大考中得第一,曾獲湖北省“身邊的科學大賽”一等獎,高中階段被評為“市三好學生”。
武漢外校推薦的王琬,今年9月調(diào)考在年級排名第一,11月參加全國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獲團體第一名、個人一等獎。
3所中學的不少師生認為,這幾個孩子都是公認的優(yōu)秀學生,即使不通過降分優(yōu)惠,考上北大也在情理之中。
還有老師猜測:“明年高考,文理科狀元可能就在這幾名學生中產(chǎn)生?!?BR> “浪費指標,只是錦上添花”
對此,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自主招生應區(qū)別于高考,由校長來推薦的目的,應在于為偏才怪才提供機會。
在他看來,這些學生通過高考,完全可以考上國內(nèi)頂尖大學,由他們拿到推薦的通行證,“浪費指標,只是錦上添花”,不能產(chǎn)生推薦政策的應有效果。
不選這些學生還能選誰?
校長向北大推薦學生,為什么不考慮那些成績并非但有特長、有個性、有潛質(zhì)的學生?
武漢一位具有推薦資質(zhì)的校長認為,雖然推薦學生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但那是“軟指標”,不好把握。
他說,“北大最終錄取時還是要看高考分數(shù),雖然可降30分;所以,我們第一年肯定要推薦秀的學生?!?BR> 武漢教育界有人士認為,“中國的事情不是那么簡單,就一兩個指標,別人都盯著,不敢馬虎,只有推薦這些成績的學生,才能讓人服氣。”
北大招生組:幾個孩子的名字都聽過
昨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北大湖北招生組的朱懷球老師。他表示,目前還未掌握湖北的推薦名單。記者報上華師一和武漢二中推薦的學生,他說:“都聽過。”
朱懷球說,對學校推薦的學生,北大并不會照單全收,通過審核者才能進入面試。
對于校長應該推薦怎樣的人才,招生組有何預期?他說:“品學兼優(yōu)?!?BR> “推薦制”把難題踢給了中學
“自主招生,哪里有自主?”喬新生表示,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其實把難題踢給了中學,不是權(quán)力下放,而是矛盾下移。
他說,“中學校長很為難,如果選偏才怪才,選哪個都難服眾,因為沒有標準,不得不回歸到考試成績這條硬杠杠?!?BR> 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難題?喬新生說,大學搞自主招生,應由大學教授來選才,但現(xiàn)在卻由行政力量來左右,“體制不改,選才方法再怎么變都沒有用。”(記者黃征 李佳 通訊員吳小平)
是否偏離推薦初衷引人關(guān)注
昨日(20日),由校長實名推薦上北大的5名武漢高中生全部產(chǎn)生,他們都在全校成績秀學生之列。這些看來沒有爭議的學生,卻引起有關(guān)專家的擔心:這個結(jié)果實際上偏離了推薦政策的本意。
“明年的高考狀元,可能就在他們中產(chǎn)生”
華師一校長張真推薦了3名學生:理科生彭康、李正一,文科生吳蕭劍。該校年級組長汪新華說,他們每次大考都在年級前五名,有的多次考第一。
武漢二中推薦的理科生宋軼凡,在多次大考中得第一,曾獲湖北省“身邊的科學大賽”一等獎,高中階段被評為“市三好學生”。
武漢外校推薦的王琬,今年9月調(diào)考在年級排名第一,11月參加全國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獲團體第一名、個人一等獎。
3所中學的不少師生認為,這幾個孩子都是公認的優(yōu)秀學生,即使不通過降分優(yōu)惠,考上北大也在情理之中。
還有老師猜測:“明年高考,文理科狀元可能就在這幾名學生中產(chǎn)生?!?BR> “浪費指標,只是錦上添花”
對此,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自主招生應區(qū)別于高考,由校長來推薦的目的,應在于為偏才怪才提供機會。
在他看來,這些學生通過高考,完全可以考上國內(nèi)頂尖大學,由他們拿到推薦的通行證,“浪費指標,只是錦上添花”,不能產(chǎn)生推薦政策的應有效果。
不選這些學生還能選誰?
校長向北大推薦學生,為什么不考慮那些成績并非但有特長、有個性、有潛質(zhì)的學生?
武漢一位具有推薦資質(zhì)的校長認為,雖然推薦學生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但那是“軟指標”,不好把握。
他說,“北大最終錄取時還是要看高考分數(shù),雖然可降30分;所以,我們第一年肯定要推薦秀的學生?!?BR> 武漢教育界有人士認為,“中國的事情不是那么簡單,就一兩個指標,別人都盯著,不敢馬虎,只有推薦這些成績的學生,才能讓人服氣。”
北大招生組:幾個孩子的名字都聽過
昨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北大湖北招生組的朱懷球老師。他表示,目前還未掌握湖北的推薦名單。記者報上華師一和武漢二中推薦的學生,他說:“都聽過。”
朱懷球說,對學校推薦的學生,北大并不會照單全收,通過審核者才能進入面試。
對于校長應該推薦怎樣的人才,招生組有何預期?他說:“品學兼優(yōu)?!?BR> “推薦制”把難題踢給了中學
“自主招生,哪里有自主?”喬新生表示,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其實把難題踢給了中學,不是權(quán)力下放,而是矛盾下移。
他說,“中學校長很為難,如果選偏才怪才,選哪個都難服眾,因為沒有標準,不得不回歸到考試成績這條硬杠杠?!?BR> 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難題?喬新生說,大學搞自主招生,應由大學教授來選才,但現(xiàn)在卻由行政力量來左右,“體制不改,選才方法再怎么變都沒有用。”(記者黃征 李佳 通訊員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