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刑法解釋
★應把握的總原則:刑法解釋是對刑法規(guī)定的含義的說明,因此,任何解釋都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
(一)刑法解釋的種類(依據效力進行的劃分)
1.立法解釋。
2.司法解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3.學理解釋。
★特別注意:立法解釋不同于立法,立法解釋的界限與司法解釋是相同的。
(二)刑法解釋方法
1.文理解釋。根據刑法用語的文義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闡述刑法意義的解釋方法。
文理解釋作為刑法解釋的基本方法,意味著:
第一“沒有特別的理由”,應當首先采取文理解釋的方法。
第二即使有“有特別的理由”,也不能脫離條文的文理含義。
2.論理解釋。適用前提——文理解釋難以得出有效的結論
★(1)擴大解釋。
例:將破壞交通工具中的“汽車”解釋為包括大型拖拉機;將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信用卡解釋為包括“借記卡”均屬于擴大解釋。
注意:
a.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擴大解釋是允許的,類推解釋是禁止的,除非是有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b.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區(qū)分:解釋結論是否讓你大吃一驚。又比如,但是,將拐賣婦女罪中的“婦女”解釋為包括“男性”,將強*罪中的婦女解釋為包括“男性”,均屬于類推解釋。
答題技巧:如果某一個有權解釋,你在做題時無法拿準是擴大解釋還是類推解釋,請看這個解釋是否有利于被告人,如果是不利于被告人的,則是擴大解釋而不是類推解釋,因為不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是被禁止的,官方的有權解釋不宜認為是不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2)縮小解釋。例:
將刑法第111條(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中“情報”解釋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
將共同犯罪中“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中的“人”解釋為“具有相應的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屬于縮小解釋。
2008年四川卷二1.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構成犯罪。司法解釋將其中的“情報”解釋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這一解釋屬于下列何種解釋?(D)
A.補正解釋 B.當然解釋 C.反對解釋 D.縮小解釋
(3)當然解釋。是指刑法規(guī)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guī)范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guī)定的適用范圍之內。
例如:公園里面禁止攀折花木,但把花木砍倒,當然是禁止的。又如原刑法第201條規(guī)定,“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構成偷稅罪,如果行為人被三次行政處罰又偷稅。(這一規(guī)定已被刑法修正案七修改)
又如,刑法第225條規(guī)定,未經許可經營合格香煙,情節(jié)嚴重的,成立非法經營罪。那么,未經許可經營偽劣香煙,情節(jié)嚴重的,當然也能成立非法經營罪。[1]
當然解釋與擴張解釋的區(qū)分在于:當然解釋也是擴大了刑法條文的含義,但擴張的對象在邏輯及事理上更具有遞進性。
(4)反對解釋。根據刑法規(guī)定的正面表述推導其反面的含義。刑法第50條死緩犯在緩期執(zhí)行期間沒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的反對解釋是,“沒有滿2年,不得減為無期徒刑”。
(5)補正解釋。在刑法文字發(fā)生錯誤時,通過解釋補充刑法的錯誤。
例如,刑法第63條關于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中“以下”的理解。一般認為,刑法中的“以上”、“以下”均是包括本數在內的。但刑法第63條規(guī)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原則上,刑法中的“以上”、“以下”是包括本數的,但本身中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例如,甲犯搶劫罪,刑法規(guī)定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對甲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就不屬于刑法第63條所規(guī)定的“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當然,也不需要報人民法院核準。
★(6)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含義。
a.**幼女是否要求“明知是幼女”。
b.體系解釋是否要求對刑法中的同一用語作相同解釋。“人”、“暴力”等的理解。
(7)歷史解釋。根據立法意圖
例如,江蘇南京組織男公關同性賣*事件是否成立組織賣*罪?賣*根據立法者的原意,是指女性對男性的賣*。處理結論:以組織賣*罪定罪處罰。
(8)比較解釋。將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或外國立法與判例作為參考資料,來闡明含義。例如,國外刑法理論中“機器不能成為被騙的對象”,一般認為,將信用卡拿到取款機上取錢的,不定信用卡詐騙罪,但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認為,拾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定信用卡詐騙罪。
★注意:不同的論理解釋方法可能得出的結果并不相同,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目的解釋。
[1] 當然,也可能同時觸犯其他罪名,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應把握的總原則:刑法解釋是對刑法規(guī)定的含義的說明,因此,任何解釋都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
(一)刑法解釋的種類(依據效力進行的劃分)
1.立法解釋。
2.司法解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3.學理解釋。
★特別注意:立法解釋不同于立法,立法解釋的界限與司法解釋是相同的。
(二)刑法解釋方法
1.文理解釋。根據刑法用語的文義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闡述刑法意義的解釋方法。
文理解釋作為刑法解釋的基本方法,意味著:
第一“沒有特別的理由”,應當首先采取文理解釋的方法。
第二即使有“有特別的理由”,也不能脫離條文的文理含義。
2.論理解釋。適用前提——文理解釋難以得出有效的結論
★(1)擴大解釋。
例:將破壞交通工具中的“汽車”解釋為包括大型拖拉機;將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信用卡解釋為包括“借記卡”均屬于擴大解釋。
注意:
a.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擴大解釋是允許的,類推解釋是禁止的,除非是有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b.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區(qū)分:解釋結論是否讓你大吃一驚。又比如,但是,將拐賣婦女罪中的“婦女”解釋為包括“男性”,將強*罪中的婦女解釋為包括“男性”,均屬于類推解釋。
答題技巧:如果某一個有權解釋,你在做題時無法拿準是擴大解釋還是類推解釋,請看這個解釋是否有利于被告人,如果是不利于被告人的,則是擴大解釋而不是類推解釋,因為不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是被禁止的,官方的有權解釋不宜認為是不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2)縮小解釋。例:
將刑法第111條(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中“情報”解釋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
將共同犯罪中“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中的“人”解釋為“具有相應的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屬于縮小解釋。
2008年四川卷二1.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構成犯罪。司法解釋將其中的“情報”解釋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這一解釋屬于下列何種解釋?(D)
A.補正解釋 B.當然解釋 C.反對解釋 D.縮小解釋
(3)當然解釋。是指刑法規(guī)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guī)范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guī)定的適用范圍之內。
例如:公園里面禁止攀折花木,但把花木砍倒,當然是禁止的。又如原刑法第201條規(guī)定,“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構成偷稅罪,如果行為人被三次行政處罰又偷稅。(這一規(guī)定已被刑法修正案七修改)
又如,刑法第225條規(guī)定,未經許可經營合格香煙,情節(jié)嚴重的,成立非法經營罪。那么,未經許可經營偽劣香煙,情節(jié)嚴重的,當然也能成立非法經營罪。[1]
當然解釋與擴張解釋的區(qū)分在于:當然解釋也是擴大了刑法條文的含義,但擴張的對象在邏輯及事理上更具有遞進性。
(4)反對解釋。根據刑法規(guī)定的正面表述推導其反面的含義。刑法第50條死緩犯在緩期執(zhí)行期間沒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的反對解釋是,“沒有滿2年,不得減為無期徒刑”。
(5)補正解釋。在刑法文字發(fā)生錯誤時,通過解釋補充刑法的錯誤。
例如,刑法第63條關于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中“以下”的理解。一般認為,刑法中的“以上”、“以下”均是包括本數在內的。但刑法第63條規(guī)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原則上,刑法中的“以上”、“以下”是包括本數的,但本身中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例如,甲犯搶劫罪,刑法規(guī)定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對甲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就不屬于刑法第63條所規(guī)定的“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當然,也不需要報人民法院核準。
★(6)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含義。
a.**幼女是否要求“明知是幼女”。
b.體系解釋是否要求對刑法中的同一用語作相同解釋。“人”、“暴力”等的理解。
(7)歷史解釋。根據立法意圖
例如,江蘇南京組織男公關同性賣*事件是否成立組織賣*罪?賣*根據立法者的原意,是指女性對男性的賣*。處理結論:以組織賣*罪定罪處罰。
(8)比較解釋。將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或外國立法與判例作為參考資料,來闡明含義。例如,國外刑法理論中“機器不能成為被騙的對象”,一般認為,將信用卡拿到取款機上取錢的,不定信用卡詐騙罪,但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認為,拾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定信用卡詐騙罪。
★注意:不同的論理解釋方法可能得出的結果并不相同,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目的解釋。
[1] 當然,也可能同時觸犯其他罪名,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