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的遺書值得全社會反思

字號:

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三5班學生李金川在學校服毒自殺。他在留下的遺書中,痛訴學校的校風不正,師德敗壞。(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
    教室座位需要以權錢論資排輩,老師批評高官兒子后又道歉。李金川以生命為代價的絕筆讓我們看到,本該光輝神圣的教育殿堂里也散發(fā)著腐敗的惡臭?;蛟S,這些并不是致人死命的緣由,但是,李金川揭露的這些現象,誰又能有底氣否認呢?
    一把辛酸淚,滿紙醒世言。自殺學生筆下多少世態(tài)炎涼,還坐在教室的他,早早體會到“潛規(guī)則”造就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以及這種規(guī)則對于他的重壓。無力改變這種境況的他,只能忍受這些“潛規(guī)則”帶來的羞辱,體會著激憤后的痛感。
    當這些丑惡在學校成風之后,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當學生面對這一切丑惡的時候,他們只能沉默,或者適應。相信李金川也曾感到不能呼吸,因為眼前的一切和自己內心的美好和善良相差太遠,只是他選擇了“不愿茍活于此濁空氣中”這樣一條不歸路,令人扼腕。
    學校是靈魂的升華之地,栽種著人們對理想的期許。教育作為塑造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該在學生和社會不良風氣之間構建起一道屏障,以保證受教育者健康陽光地成長。但可惜的是,學校精神品質已經發(fā)生了嬗變,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學生的心靈,還演變成喧囂的名利場,權錢交易、索賄尋租大行其道。當學校都成了淪陷之地,學生必將是這種異化環(huán)境下的受害者。
    一些學校教育者的價值觀被*了,如同李金川的“遺言”所說的那樣,學校成了當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或者是當地強勢家庭子女的“御用”學校。比《皇帝的新裝》中那說真話的小孩更震撼人心的是,一個年輕的孩子以生命為代價在言明一個不容忽視的“真相”。李金川的“真話”無疑是對他所在校園秩序的挑戰(zhàn),但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對人們想象之中合理秩序的維護呢?這種秩序是每一個人對學校和老師合理的要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一個生命的逝去帶來一個沉重的命題,是什么壓垮了教育的脊梁,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在培養(yǎng)著我們的未來?這個問題很急迫,因為權錢已經滲透到校園,教室里甚至放不下一張寧靜的課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