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制定城鎮(zhèn)基準地價而組織的城鎮(zhèn)各類用房買賣及租賃收益調查屬于(?。?BR> A.動態(tài)調查
B.靜態(tài)調查
C.統計報表
D.專門調查
標準答案:D
解析:專門調查是為研究某類問題而組織的一種專項調查。如為制定城鎮(zhèn)基準地價而組織的城鎮(zhèn)各類用房買賣及租賃收益調查。各種普查、典型調查以及大部分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都屬于專門調查。
2、統計資料顯示,1996年至2001年全國城鎮(zhèn)住宅竣工面積分別為3.6、3.8、4.0、5.0、5.1和5.4億平方米,則這期間城鎮(zhèn)住宅竣工面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
A.6.99%
B.8.33%
C.8.45%
D.10.00%
標準答案:C
解析:該期間城鎮(zhèn)住宅竣工面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較期水平/基期水平)1/N-1=[(5.4/3.6)1/5-1]=8.45%。
3、城市規(guī)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確定(?。侠砝贸鞘型恋?,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而進行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A.城市體系
B.城市建設和發(fā)展模式
C.城市性質和建設模式
D.城市性質、規(guī)模和發(fā)展方向
標準答案:D
解析:該題是對城市規(guī)劃定義的考察,城市規(guī)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guī)模和發(fā)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而進行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4、某城市1996年至2001年各年與上一年相比地價增長速度依次為1%、2%、5%、6%、5%、3%,若以1998年為基期,則2001年的增長速度為(?。?。
A.8.15%
B.14.64%
C.20.37%
D.24.00%
標準答案:B
解析:若以1998年為基期,則2001年的增長速度為=(1.06×1.05×1.03)-1=1.1464-1=14.64%。
5、某城市,一級土地住宅用地的基準地價相當于三級土地住宅用地基準地價的1.5倍,從統計學看,該指標屬于(?。?。
A.結構相對指標
B.強度相對指標
C.動態(tài)相對指標
D.比較相對指標
標準答案:D
解析:該題主要考察結構相對指標與比較相對指標的區(qū)別,結構相對指標又稱結構相對數,是總體中部分數值占總體全部數值的比重或比率,用于反映總體內部的組成狀況,比較相對指標又稱比較相對數,是同一指標在不同空間數值的比值,用于反映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的靜態(tài)差異程度。
B.靜態(tài)調查
C.統計報表
D.專門調查
標準答案:D
解析:專門調查是為研究某類問題而組織的一種專項調查。如為制定城鎮(zhèn)基準地價而組織的城鎮(zhèn)各類用房買賣及租賃收益調查。各種普查、典型調查以及大部分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都屬于專門調查。
2、統計資料顯示,1996年至2001年全國城鎮(zhèn)住宅竣工面積分別為3.6、3.8、4.0、5.0、5.1和5.4億平方米,則這期間城鎮(zhèn)住宅竣工面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
A.6.99%
B.8.33%
C.8.45%
D.10.00%
標準答案:C
解析:該期間城鎮(zhèn)住宅竣工面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較期水平/基期水平)1/N-1=[(5.4/3.6)1/5-1]=8.45%。
3、城市規(guī)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確定(?。侠砝贸鞘型恋?,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而進行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A.城市體系
B.城市建設和發(fā)展模式
C.城市性質和建設模式
D.城市性質、規(guī)模和發(fā)展方向
標準答案:D
解析:該題是對城市規(guī)劃定義的考察,城市規(guī)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guī)模和發(fā)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而進行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4、某城市1996年至2001年各年與上一年相比地價增長速度依次為1%、2%、5%、6%、5%、3%,若以1998年為基期,則2001年的增長速度為(?。?。
A.8.15%
B.14.64%
C.20.37%
D.24.00%
標準答案:B
解析:若以1998年為基期,則2001年的增長速度為=(1.06×1.05×1.03)-1=1.1464-1=14.64%。
5、某城市,一級土地住宅用地的基準地價相當于三級土地住宅用地基準地價的1.5倍,從統計學看,該指標屬于(?。?。
A.結構相對指標
B.強度相對指標
C.動態(tài)相對指標
D.比較相對指標
標準答案:D
解析:該題主要考察結構相對指標與比較相對指標的區(qū)別,結構相對指標又稱結構相對數,是總體中部分數值占總體全部數值的比重或比率,用于反映總體內部的組成狀況,比較相對指標又稱比較相對數,是同一指標在不同空間數值的比值,用于反映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的靜態(tài)差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