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市場失靈的原因及第三節(jié)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一、壟斷
(一)壟斷和市場失靈
根據微觀經濟學的分析,只有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從長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場機制才能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產量,價格最低,消費者獲得滿足。
但完全競爭市場只是一種理論假設,大部分產品都是處于不完全競爭市場,或完全壟斷市場,或寡頭壟斷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生產者不再是完全的價格接受者,資源已不可能在部門之間自由流動,導致生產者生產的產量不是的產量,市場價格不是最低的價格,長期來看成本也比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生產成本要高,消費者將不再可能獲取滿足。
注意:由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廣泛存在,市場機制很難充分有效地發(fā)揮作用,資源不可能實現(xiàn)配置
(二)政府對壟斷的干預
1、為了保護和促進競爭,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限制壟斷和反對不正當競爭;比如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
2、政府對壟斷進行干預的另一種手段是對壟斷行業(yè)進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對壟斷行業(yè)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進行管制或規(guī)定限價,或規(guī)定利潤率。
二、外部性
(一)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1、外部性:所謂外部性或外部影響,是指某個人或某個企業(yè)的經濟活動對其他人或其他企業(yè)造成了影響,但是卻沒有因此付出代價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類:
根據經濟活動主體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外部性分為生產的外部性和消費的外部性。
根據對他人的影響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
(1)外部經濟:是某人或者某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好處,但該人或該企業(yè)卻不能由此得到補償。
例如:你種樹別人乘涼;
你放煙花別人觀賞
(2)外部不經濟:是某人或某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會給社會其他人帶來損害,但該人或該企業(yè)卻不必為這種損害進行補償。
例如: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污染農田使農場主受損;
吸煙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等。
3、外部性對市場機制運行的影響
由于外部影響的存在,市場機制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
(1) 對于產生外部經濟的生產者,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缺乏生產積極性,產出水平低于社會產出水平。造成產品的供給過少。
(2) 對于產生外部不經濟的生產者,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傾向擴大生產,產出水平就會大于社會產出水平。造成產品的供給過多。超過帕累托所要求的產量水平,造成資源配置的無效率配置。
外部性導致資源配置失當,即使是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響,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也不可能達到帕累托狀態(tài)。
社會成本(MC+ME)

完全競爭市場上外部不經濟導致的市場失靈
(二)、政府對外部性的干預(本章第三節(jié))
消除外部性的傳統(tǒng)方法
1、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
(1)政府對負外部性的企業(yè)可以使用稅收手段,使得企業(yè)的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從而使得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政府對正外部性的企業(yè)給予政府補貼,使私人收益等于社會收益,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過合并相關企業(yè)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內部化”
例如:A是產生負外部性的企業(yè),B為A企業(yè)受害者,可以將A、B兩個企業(yè)合并,從而使得負外部性消失。
3、明晰產權,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導致資源配置失當都是由于產權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xiàn)資源配置的帕累托。進一步看,還可以認為,一旦考慮到交易成本,產權的初始界定對于經濟運行的效率就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從而可以引申出一個重要結論:不同產權制度,會導致不同的資源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種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美國和一些國家先后實行了污染排放權或排放指標的交易。
一、壟斷
(一)壟斷和市場失靈
根據微觀經濟學的分析,只有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從長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場機制才能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產量,價格最低,消費者獲得滿足。
但完全競爭市場只是一種理論假設,大部分產品都是處于不完全競爭市場,或完全壟斷市場,或寡頭壟斷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生產者不再是完全的價格接受者,資源已不可能在部門之間自由流動,導致生產者生產的產量不是的產量,市場價格不是最低的價格,長期來看成本也比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生產成本要高,消費者將不再可能獲取滿足。
注意:由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廣泛存在,市場機制很難充分有效地發(fā)揮作用,資源不可能實現(xiàn)配置
(二)政府對壟斷的干預
1、為了保護和促進競爭,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限制壟斷和反對不正當競爭;比如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
2、政府對壟斷進行干預的另一種手段是對壟斷行業(yè)進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對壟斷行業(yè)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進行管制或規(guī)定限價,或規(guī)定利潤率。
二、外部性
(一)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1、外部性:所謂外部性或外部影響,是指某個人或某個企業(yè)的經濟活動對其他人或其他企業(yè)造成了影響,但是卻沒有因此付出代價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類:
根據經濟活動主體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外部性分為生產的外部性和消費的外部性。
根據對他人的影響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
(1)外部經濟:是某人或者某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好處,但該人或該企業(yè)卻不能由此得到補償。
例如:你種樹別人乘涼;
你放煙花別人觀賞
(2)外部不經濟:是某人或某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會給社會其他人帶來損害,但該人或該企業(yè)卻不必為這種損害進行補償。
例如: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污染農田使農場主受損;
吸煙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等。
3、外部性對市場機制運行的影響
由于外部影響的存在,市場機制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
(1) 對于產生外部經濟的生產者,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缺乏生產積極性,產出水平低于社會產出水平。造成產品的供給過少。
(2) 對于產生外部不經濟的生產者,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傾向擴大生產,產出水平就會大于社會產出水平。造成產品的供給過多。超過帕累托所要求的產量水平,造成資源配置的無效率配置。
外部性導致資源配置失當,即使是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響,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也不可能達到帕累托狀態(tài)。
社會成本(MC+ME)

完全競爭市場上外部不經濟導致的市場失靈
(二)、政府對外部性的干預(本章第三節(jié))
消除外部性的傳統(tǒng)方法
1、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
(1)政府對負外部性的企業(yè)可以使用稅收手段,使得企業(yè)的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從而使得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政府對正外部性的企業(yè)給予政府補貼,使私人收益等于社會收益,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過合并相關企業(yè)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內部化”
例如:A是產生負外部性的企業(yè),B為A企業(yè)受害者,可以將A、B兩個企業(yè)合并,從而使得負外部性消失。
3、明晰產權,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導致資源配置失當都是由于產權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xiàn)資源配置的帕累托。進一步看,還可以認為,一旦考慮到交易成本,產權的初始界定對于經濟運行的效率就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從而可以引申出一個重要結論:不同產權制度,會導致不同的資源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種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美國和一些國家先后實行了污染排放權或排放指標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