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納稅檢查(7)

字號:

二,工資及福利費的檢查
    (一)工資的檢查
    工資總額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1、人員組成檢查:企業(yè)全部在冊職工,包括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在冊臨時工。不包括下列人員的工資:
    (1) 醫(yī)務室、職工浴室、理發(fā)室、幼兒園、托兒所人員
    (2) 領取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救濟金的離退休職工、下崗職工、待崗職工
    (3) 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計入住房周轉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務人員
    2、工資總額檢查:掌握不包括哪些支出。
    工資總額中不包括:
    (1) 雇員向納稅人投資而分配的股息所得
    (2) 根據國家或省級政府的規(guī)定為雇員支付的社會保障性繳款
    (3) 從已提職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項福利支出
    (4) 各項勞動保護支出
    (5) 雇員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
    (6) 雇員離退休、退職待遇的各項支出
    (7) 獨生子女補貼
    (8) 納稅人負擔的住房公積金
    3、工資分配檢查
    4、計稅工資標準的檢查
    剔除的計稅工資額不作賬務調整,只是企業(yè)在進行所得稅申報時對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調整。
    【例題28:05年單選】下列關于計稅工資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計算計稅工資總額時,職工人數包括企業(yè)在冊臨時工
    B.在計算計稅工資總額時,職工人數包括企業(yè)醫(yī)務室人員
    C.在計算計稅工資總額時,職工人數包括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的退休人員
    D.企業(yè)實發(fā)工資超過計稅工資標準部分,應調增本年利潤。
    答案:A
    解析:對于D,注意不應該調增“本年利潤”而是應該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檢查
    1、職工福利費的檢查
    職工福利費的計提,國家沒有明確的計提比例。企業(yè)應當根據歷史經驗數據和自身的實際情況,計算確定應付職工薪酬和應計入成本費用的薪酬金額。
    2、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檢查
    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企業(yè)應按國家相關規(guī)定,分別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和1.5%計量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從業(yè)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yè),可按照職工工資的2.5%計量職工教育經費。
    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檢查
    (一)審查企業(yè)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
    1.可以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運輸車輛、器具、工具;季節(jié)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機器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等。
    2.不得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以及封存的固定資產;
    (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3)已提足折舊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
    (4)已在成本、費用中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資產;
    (5)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和出租給職工個人且租金收入未計入收入總額而納入住房周轉金的住房;
    (6)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
    注意:融資租入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允許計提折舊;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允許計提折舊。
    (二)審查企業(y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需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lián)Q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和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tài)的固定資產。
    【例題29:08單選】下列固定資產中應于當期計提折舊的是( )。
    A.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
    B.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C.已提足折舊尚能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
    D.本月購入的固定資產
    【答案】A
    【解析】注意:本月購入的固定資產應在下月開始計提折舊。
    四,生產成本及產成品的檢查
    (一)生產費用在各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的檢查
    1、外購材料歸集和分配:產品領用的材料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2、工資和福利費分配的檢查:生產工人的工資及福利費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3、制造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檢查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yè)為生產產品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jié)性大修理費、停工期間的損失。
    (二) 產品成本的檢查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fā)生生產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1.原材料成本法的檢查
    這種方法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原材料費用,不計算加工費用,加工費用全部計入完工產品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原材料費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的產品。
    【例題30:教材205頁例9-14】某產品月初在產品原材料費用8720元,本月原材料費用25105元,工資2000元,制造費用1000元,完工產品980件,月末在產品250件。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投入,因而不論完工產品還是在產品,也不論產品完工程度大小,所耗原材料的數量相等,原材料費用可以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數量分配。
    計算: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8720+25105)/ (980+250)= 27.5
    完工產品原材料費用= 27.5*980=26950元
    月末在產品原材料費用即月末在產品成本=27.5*250=6875元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26950+2000+1000=29950元
    (2)“約當產量法”的檢查
    適用范圍:在產品數量較多,而且各月之間的在產品數量變化較大,同時產品成本中各項費用的比重又相差不多。
    計算思路及步驟:該法下計算在產品成本是根據期末在產品的盤點數量,按完工程度折合成約當完工產品的數量,然后將該種產品應負擔的生產成本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月當產品數量的比例進行分配,從而計算出在產品的成本。
    (1)某道工序在產品完工率
    =(前面各道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工序工時定額*50%)/ 產品工時定額
    (2)在產品約當量=在產品實際數量*完工率,(這里完工率就是約當系數)
    (3)單位產品負擔料(或工、費)
    = (4)月末在產品料(工、費)實際成本=單位產品負擔數料(或工、費)×月末在產品料(或工、費)約當產量
    (5)月末在產品實際成本=月末在產品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人工成本+月末在產品制造費用及其他費用
    注意: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投入的,則在產品的原材料與完工產品的原材料含量相同,不需要折合成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