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它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生命的動態(tài)方式呈現(xiàn)。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課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課文
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
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BR> 2.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案及
教學目的:
1、學會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表演課文。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頭飾、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齊讀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頭擴詞。
海()()()落()()()
3、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dǎo)背誦
1、這么有趣的課文,愿意背下來嗎?
2、為了背好課文,我們先來讀好下面這幾個詞語:
睡覺散步奔跑跳躍
3、看著板書或屏幕,試著背誦課文。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評議、全班齊背。然后問:我們來演一演這個課本劇好嗎?
4、拿出自己做的頭飾,邊背邊做動作。
三、拓展練習
1、課文我們已經(jīng)學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了。
2、多媒體課件顯示:雨點落進果園里、樹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畫面。
3、(出示:口頭填空)
雨點落在果園里,點紅了。
雨點灑在樹梢上,染綠了。
雨點落在田野里,滋潤了。
雨點降在池塘里,喚醒了。
4、雨點還會落在哪里呢?學生互相討論。
四、教學生字
1、出示字卡,讀字音。
2、教學新偏旁。
睡:上節(jié)課老師已經(jīng)教過,這叫“眼目旁”,跟讀兩遍。
散:右邊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讀兩遍。
覺:偏旁是下面的“見字底”,跟讀兩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讓學生認讀兩遍。
3、自學課后的筆順表,描紅。
4、從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呢?學生各抒己見,師提醒以下的幾個生字。
步:下面不要寫成“少”,多出一點來。
睡:重點指導(dǎo)右邊的筆順。
五、指導(dǎo)寫字。
散:左右等寬。
跑、躍:左右等寬,足字旁略微比右邊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邊的第二筆橫寫長一些,第三筆橫略長些,第一筆橫寫得短。
1、師范寫“散、睡”,生描紅。
2、生描紅,臨寫生字,師巡視指導(dǎo),放輕音樂。
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案
一、教學設(shè)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小池塘》是國標本語文實驗教材第二冊課文第三課。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本文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全文由于比喻的切當運用,所以全文情意盎然,使人讀來頓生美感、歷久難忘,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一年級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想象豐富、求知欲強的特*。我準備創(chuàng)設(shè)一個輕松、多元的學習情境,以讀、畫、演、悟為主要學習方式,努力實現(xiàn)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進行心靈碰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口”、“女”、“魚”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方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讀、畫、演等活動,進行充分的感悟,讓學生喜歡閱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小池塘的美麗,激發(fā)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初步誘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
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在朗讀、背誦過程中感受小池塘所映出的美麗世界。感知語言的韻律美,體驗閱讀的興趣,并獲得語言的遷移。
四、教學流程:
(一)設(shè)境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件)(畫有小池塘的春景圖)老師描述,引入新課。
2、板書小池塘,指導(dǎo)讀題(與小池塘打個招呼)。
3、針對課題,學生質(zhì)疑。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需要是受到內(nèi)部心理驅(qū)使的。直觀的畫面、求知的愿望喚起了學生對課文的向往,在不知不覺中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
(二)范讀課文,感知積累。
1、課件展示課文及配樂范讀。
2、學生緊接著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在這里動態(tài)的畫面、清晰的旋律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對學生無疑是一種心靈的啟迪、一種美的熏陶。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感知了語言文字,為語言積累做好鋪墊。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化行為,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從而逐步培養(yǎng)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
(三)創(chuàng)境細讀,理解積累。
導(dǎo)讀第一段,采用多種方法,體驗感悟。
1、第一句以演促讀,以讀促演。
(1)出示第一句,指導(dǎo)讀準、讀通。
(2)老師當小池塘,學生當春風姐姐,表演春風怎樣喚醒小池塘。
(3)指導(dǎo)朗讀。
(我們知道低年級的教材中很多是把周圍的動物、植物等擬人化,讓學生仿效、表演、體會春風的溫柔,既調(diào)動了語言積累,又在演與讀的促進中積累了語言。)
2、第二句我注意了聯(lián)系生活,從而加深體會。
(1)出示第二句,指名讀。
(2)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了解哪些東西會一閃一閃的。
(3)指導(dǎo)朗讀。
(因為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所以“一閃一閃”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不僅很好的理解了語言,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語匯,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小池塘的美麗。)
3、第三句運用圖畫來增加領(lǐng)悟。
(1)指導(dǎo)看圖。出示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
(2)學生自讀。
(3)老師運用課件引導(dǎo)學生說出長長的睫毛。
(4)學生練讀。
(這里通過課件突破了“長長的睫毛”這一難點,讓學生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領(lǐng)悟。)
導(dǎo)讀第二段,運用即興作畫,幫助積累。
(1)先讓學生自由讀。
(2)再根據(jù)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
(兒童時代是幻想的時代,加上低年級的孩子對繪畫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通過繪畫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既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又豐富了語言文字的外延。)
(3)然后學生展示圖畫,師生共同評議。
(4)后反復(fù)誦讀。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導(dǎo)讀第三段,找尋關(guān)鍵詞,加深記憶。
在這里,我讓學生找出優(yōu)美的詞,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一段。在腦中重現(xiàn)小池塘的美麗畫面。
(四)內(nèi)化語言,讀中遷移。
1、我給學生配上音樂來朗讀,在愉悅的氣氛中增加對語言的感受。
2、然后通過在情境中誦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背誦是語言內(nèi)化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同時還可以積淀語感經(jīng)驗。這里設(shè)計的在情境中熟讀成誦,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語言的同化和改造,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gòu)語言模式。)
3、后出示練習: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倒映在水里,像”練習說話。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個情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進行了語言訓(xùn)練。)
(五)鞏固生字,指導(dǎo)書寫。
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學反思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
它和《雨點》,《春筍》是一組描寫春天而且有一定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課文,全文以比喻的方法贊美春天到來時明麗的小池塘美景。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第接觸倒映這個詞,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距離很遠,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很難見到小池塘,更難說他們能在池塘邊觀察自己或花,草,太陽等東西倒映在池塘里。因此,倒映在他們腦中是沒有表象的。
即使有學生知道人站在水邊,人倒映在水中,我們口頭經(jīng)常說的是水里有我的影子。(其實是人在水里的倒影)但沒有人會說是倒影或人倒映在水里。倒映是書面語。因此,有學生將倒映在水里的影子理解成太陽或路燈照在東西上的影子也就不足為怪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的生活經(jīng)驗或閱讀積累。于是在學生充分敘說他們理解的倒映后看課文動畫,目的就是給學生形象,直觀地感知,通過感知加深或修正對教材的理解。
課堂上,我的學生收獲著,快樂著,成長著。課后,我隨他們成長著,快樂著,收獲著。
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學反思
《小池塘》一文,這是一篇內(nèi)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我備了這課教案,我實施以后有幾點感受:
一、一個亮點
我認為抓住關(guān)鍵詞引入新課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揭示課題,知道這是一個池塘后,我追問:“池塘”和“小池塘”有何不同?我說:加上“小”字池塘就顯得更可愛了。會讀嗎?來美美地讀一讀,讀出對小池塘的喜愛。
上課一開始就把孩子帶入了優(yōu)美的意境。下面學習生字,學習朗讀課文,學習說話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籠上了對小池塘的濃濃的喜愛之情。寫作文講究點睛之筆,上課也得抓住點睛之筆呀。
二、一個收獲
學習第二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理解“一閃一閃”,你見過什么東西是一閃一閃的?我讓學生練習生活實際理解這個詞意思。學生回答:霓虹燈是一閃一閃的;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運動鞋上面的燈一閃一閃的……我再引導(dǎo)學生理解比喻句,“水波”與“眼睛”有何相似之處?從而讓學生知道“水波”會閃,“眼睛”會眨,所以作家這樣打比方。
三、一個困惑
在進行思維拓展訓(xùn)練時,讓學生模仿文中句式()倒映在池塘里,像()時學生有點困難。因為學生積累的比喻句不多,這怎么引導(dǎo)呢?
四、一個建議
在學完第二段,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我們剛學過的春天的景物你還記得嗎?”這一問,學生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說道:燕子、布谷、蜻蜓、飛機、熱氣球……我接過話頭說:“對啦!只要地面上有的景物池塘里都有,地面上沒有的景物小池塘里也有,小池塘像不像一面神奇的鏡子?”所以齊聲讀“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1.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課文
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
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BR> 2.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案及
教學目的:
1、學會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表演課文。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頭飾、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齊讀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頭擴詞。
海()()()落()()()
3、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dǎo)背誦
1、這么有趣的課文,愿意背下來嗎?
2、為了背好課文,我們先來讀好下面這幾個詞語:
睡覺散步奔跑跳躍
3、看著板書或屏幕,試著背誦課文。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評議、全班齊背。然后問:我們來演一演這個課本劇好嗎?
4、拿出自己做的頭飾,邊背邊做動作。
三、拓展練習
1、課文我們已經(jīng)學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了。
2、多媒體課件顯示:雨點落進果園里、樹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畫面。
3、(出示:口頭填空)
雨點落在果園里,點紅了。
雨點灑在樹梢上,染綠了。
雨點落在田野里,滋潤了。
雨點降在池塘里,喚醒了。
4、雨點還會落在哪里呢?學生互相討論。
四、教學生字
1、出示字卡,讀字音。
2、教學新偏旁。
睡:上節(jié)課老師已經(jīng)教過,這叫“眼目旁”,跟讀兩遍。
散:右邊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讀兩遍。
覺:偏旁是下面的“見字底”,跟讀兩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讓學生認讀兩遍。
3、自學課后的筆順表,描紅。
4、從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呢?學生各抒己見,師提醒以下的幾個生字。
步:下面不要寫成“少”,多出一點來。
睡:重點指導(dǎo)右邊的筆順。
五、指導(dǎo)寫字。
散:左右等寬。
跑、躍:左右等寬,足字旁略微比右邊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邊的第二筆橫寫長一些,第三筆橫略長些,第一筆橫寫得短。
1、師范寫“散、睡”,生描紅。
2、生描紅,臨寫生字,師巡視指導(dǎo),放輕音樂。
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案
一、教學設(shè)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小池塘》是國標本語文實驗教材第二冊課文第三課。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本文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全文由于比喻的切當運用,所以全文情意盎然,使人讀來頓生美感、歷久難忘,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一年級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想象豐富、求知欲強的特*。我準備創(chuàng)設(shè)一個輕松、多元的學習情境,以讀、畫、演、悟為主要學習方式,努力實現(xiàn)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進行心靈碰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口”、“女”、“魚”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方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讀、畫、演等活動,進行充分的感悟,讓學生喜歡閱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小池塘的美麗,激發(fā)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初步誘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
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在朗讀、背誦過程中感受小池塘所映出的美麗世界。感知語言的韻律美,體驗閱讀的興趣,并獲得語言的遷移。
四、教學流程:
(一)設(shè)境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件)(畫有小池塘的春景圖)老師描述,引入新課。
2、板書小池塘,指導(dǎo)讀題(與小池塘打個招呼)。
3、針對課題,學生質(zhì)疑。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需要是受到內(nèi)部心理驅(qū)使的。直觀的畫面、求知的愿望喚起了學生對課文的向往,在不知不覺中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
(二)范讀課文,感知積累。
1、課件展示課文及配樂范讀。
2、學生緊接著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在這里動態(tài)的畫面、清晰的旋律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對學生無疑是一種心靈的啟迪、一種美的熏陶。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感知了語言文字,為語言積累做好鋪墊。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化行為,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從而逐步培養(yǎng)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
(三)創(chuàng)境細讀,理解積累。
導(dǎo)讀第一段,采用多種方法,體驗感悟。
1、第一句以演促讀,以讀促演。
(1)出示第一句,指導(dǎo)讀準、讀通。
(2)老師當小池塘,學生當春風姐姐,表演春風怎樣喚醒小池塘。
(3)指導(dǎo)朗讀。
(我們知道低年級的教材中很多是把周圍的動物、植物等擬人化,讓學生仿效、表演、體會春風的溫柔,既調(diào)動了語言積累,又在演與讀的促進中積累了語言。)
2、第二句我注意了聯(lián)系生活,從而加深體會。
(1)出示第二句,指名讀。
(2)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了解哪些東西會一閃一閃的。
(3)指導(dǎo)朗讀。
(因為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所以“一閃一閃”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不僅很好的理解了語言,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語匯,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小池塘的美麗。)
3、第三句運用圖畫來增加領(lǐng)悟。
(1)指導(dǎo)看圖。出示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
(2)學生自讀。
(3)老師運用課件引導(dǎo)學生說出長長的睫毛。
(4)學生練讀。
(這里通過課件突破了“長長的睫毛”這一難點,讓學生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領(lǐng)悟。)
導(dǎo)讀第二段,運用即興作畫,幫助積累。
(1)先讓學生自由讀。
(2)再根據(jù)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
(兒童時代是幻想的時代,加上低年級的孩子對繪畫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通過繪畫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既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又豐富了語言文字的外延。)
(3)然后學生展示圖畫,師生共同評議。
(4)后反復(fù)誦讀。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導(dǎo)讀第三段,找尋關(guān)鍵詞,加深記憶。
在這里,我讓學生找出優(yōu)美的詞,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一段。在腦中重現(xiàn)小池塘的美麗畫面。
(四)內(nèi)化語言,讀中遷移。
1、我給學生配上音樂來朗讀,在愉悅的氣氛中增加對語言的感受。
2、然后通過在情境中誦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背誦是語言內(nèi)化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同時還可以積淀語感經(jīng)驗。這里設(shè)計的在情境中熟讀成誦,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語言的同化和改造,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gòu)語言模式。)
3、后出示練習: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倒映在水里,像”練習說話。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個情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進行了語言訓(xùn)練。)
(五)鞏固生字,指導(dǎo)書寫。
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學反思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
它和《雨點》,《春筍》是一組描寫春天而且有一定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課文,全文以比喻的方法贊美春天到來時明麗的小池塘美景。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第接觸倒映這個詞,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距離很遠,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很難見到小池塘,更難說他們能在池塘邊觀察自己或花,草,太陽等東西倒映在池塘里。因此,倒映在他們腦中是沒有表象的。
即使有學生知道人站在水邊,人倒映在水中,我們口頭經(jīng)常說的是水里有我的影子。(其實是人在水里的倒影)但沒有人會說是倒影或人倒映在水里。倒映是書面語。因此,有學生將倒映在水里的影子理解成太陽或路燈照在東西上的影子也就不足為怪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的生活經(jīng)驗或閱讀積累。于是在學生充分敘說他們理解的倒映后看課文動畫,目的就是給學生形象,直觀地感知,通過感知加深或修正對教材的理解。
課堂上,我的學生收獲著,快樂著,成長著。課后,我隨他們成長著,快樂著,收獲著。
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池塘》教學反思
《小池塘》一文,這是一篇內(nèi)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我備了這課教案,我實施以后有幾點感受:
一、一個亮點
我認為抓住關(guān)鍵詞引入新課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揭示課題,知道這是一個池塘后,我追問:“池塘”和“小池塘”有何不同?我說:加上“小”字池塘就顯得更可愛了。會讀嗎?來美美地讀一讀,讀出對小池塘的喜愛。
上課一開始就把孩子帶入了優(yōu)美的意境。下面學習生字,學習朗讀課文,學習說話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籠上了對小池塘的濃濃的喜愛之情。寫作文講究點睛之筆,上課也得抓住點睛之筆呀。
二、一個收獲
學習第二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理解“一閃一閃”,你見過什么東西是一閃一閃的?我讓學生練習生活實際理解這個詞意思。學生回答:霓虹燈是一閃一閃的;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運動鞋上面的燈一閃一閃的……我再引導(dǎo)學生理解比喻句,“水波”與“眼睛”有何相似之處?從而讓學生知道“水波”會閃,“眼睛”會眨,所以作家這樣打比方。
三、一個困惑
在進行思維拓展訓(xùn)練時,讓學生模仿文中句式()倒映在池塘里,像()時學生有點困難。因為學生積累的比喻句不多,這怎么引導(dǎo)呢?
四、一個建議
在學完第二段,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我們剛學過的春天的景物你還記得嗎?”這一問,學生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說道:燕子、布谷、蜻蜓、飛機、熱氣球……我接過話頭說:“對啦!只要地面上有的景物池塘里都有,地面上沒有的景物小池塘里也有,小池塘像不像一面神奇的鏡子?”所以齊聲讀“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