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首次試點陷入一種尷尬處境。目前推薦學生的名單陸續(xù)公布,大多仍以分數(shù)論英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這一狀況是否偏離改革初衷?“實名推薦制”究竟給高考招生改革帶來了什么?
初衷是打破一考定終身
北大今年首次試點“實名推薦制”,全國39所中學校長獲得推薦資質。這則消息迅速引起社會熱議,不少人提出質疑:憑什么是這39所中學?如何保障推薦過程公正透明?北大出爐“中學排行榜”是否加劇教育不公?
針對上述質疑,北大招辦日前給記者提供了書面回應。這份材料說,改革政策的初衷,是在現(xiàn)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整體框架下,進一步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yōu)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使中學和學生能夠逐步轉為主動培養(yǎng)素質,從而逐步影響乃至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
對于入選中學數(shù)量,北大招辦回應表示,由于今年是首次試點,試點的省份和中學數(shù)量很有限,很多優(yōu)秀的中學沒有獲得參與的機會,但仍然可以繼續(xù)通過自主招生向北大推薦優(yōu)秀學生。在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北大采取了系列措施保證這項政策順利實施,包括“嚴格的中學準入制度”和“充分的陽光公示制度”。中學須在本校內對推薦學生的信息及推薦理由進行公示;北京大學在北大招生網(wǎng)上對獲得資質的中學、校長及推薦學生、推薦理由進行公示。
選拔仍以分數(shù)論英雄
隨著推薦學生的名單陸續(xù)公布,新的爭議接踵而至。獲得推薦的學生基本上仍然以分數(shù)論英雄,難見偏才或怪才脫穎而出。這是否偏離了改革初衷?“校長實名推薦”究竟該推薦什么樣的人才?
11月17日,南京師大附中率先公布了推薦學生名單,推薦該校高三(1)班的匡超。南京師大附中副校長周俊說:“推薦匡超上北大是最沒有爭議的,他三年前進校的成績是全校第一,現(xiàn)在還是全校第一。”
隨后武漢二中推薦了理科女生宋軼凡。據(jù)其班主任劉友平說,這個來自農村的女生學科成績均衡,總分基本上都是年級第一名。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推薦的3名學生,每次大考成績都在年級前5名,有的多次考取第一名。有老師猜測,明年湖北省文理科高考狀元有可能從這幾名學生中產生。
“即使不用推薦和降低30分錄取,他們也能考上北大,推薦這些人等于浪費名額!”推薦名單公布后,社會輿論再次發(fā)出質疑。湖南、河南、陜西、吉林和重慶等地中學推薦的學生,無不是各自學校公認的分數(shù)尖子生。
面對浪費名額的質疑,南京師大附中學生匡超并不認同。他對記者說:“我覺得,中學校長舉薦學生到北大是輸送優(yōu)秀人才,而不是對文化考試成績尚且不夠的人進行助學加分。”南京師大附中副校長周俊表示,推薦試點的第一年以穩(wěn)為主,而且偏才怪才的選拔也需建立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
“在輿論的關注和壓力下,推薦一個‘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氣。”南京一所不愿具名的校長表示,“什么是怪才?單科成績優(yōu)秀,學科競賽獲獎,還是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難具體界定。一旦所謂的怪才獲得推薦,肯定將面臨公正性質疑,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怪才誰說了算?”
獲得推薦資格的北京某重點中學校長此前曾表示,要推就應該推薦“怪才”,沒有就寧可不推薦。但記者近日電話聯(lián)系這位校長時,他坦言學校承受了很大壓力,隨著其他中學推薦學生名單陸續(xù)公布,他有可能對推薦學生的思路作出調整。
“究竟選拔全才還是偏才,應該把選擇權交給中學校長,社會不應給他們造成太大壓力?!蹦暇┐髮W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張紅霞說。但她擔心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有位中學校長被問到為何不選偏才時,無奈地表示:“非不能也,實不敢也?!?BR> “這項改革不值得推廣”
我國高校招生錄取制度近年來備受非議。如何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選拔培養(yǎng)模式、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和教育改革的追求。北大自主招生推出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給高校招生改革帶來了什么?
北大招辦表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政策的推出,將是對現(xiàn)行高考招生制度的補充,這項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但從現(xiàn)實看,這項改革實際又落入“分數(shù)大比拼”的應試陷阱。北京一所重點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招生改革的意義已大打折扣,“實名推薦制”實際上變成了提前“掐尖”。
“校長實名推薦制度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相應的誠信體系、監(jiān)督制度和選拔程序等作為配套?!眮碜越逃绲谋本┦腥舜蟠韯⒘终J為,在當前的國情下,北大的招生改革不值得推廣。如果清華等其他一流大學紛紛效仿,公布一批各自認可的“排行榜”,必然助長“擇校風”,不利于教育均衡發(fā)展。
“從制度創(chuàng)新的角度看,實名推薦制是對現(xiàn)有高考制度的有益補充。”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揚生認為,但是從實踐來看,在當前人才評價體系不健全、招生人數(shù)有限的情況下,推行這樣的改革“形式重于內容”。而且即使有著陽光公示制度,也難以防止權力尋租的現(xiàn)象。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谷力表示,實名推薦制在許多國家實行,完善的信用體系是運行良好的保障。“一項改革措施,不可能只有益處沒有弊端,關鍵是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它,以嚴格的要求執(zhí)行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它?!?BR>
初衷是打破一考定終身
北大今年首次試點“實名推薦制”,全國39所中學校長獲得推薦資質。這則消息迅速引起社會熱議,不少人提出質疑:憑什么是這39所中學?如何保障推薦過程公正透明?北大出爐“中學排行榜”是否加劇教育不公?
針對上述質疑,北大招辦日前給記者提供了書面回應。這份材料說,改革政策的初衷,是在現(xiàn)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整體框架下,進一步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yōu)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使中學和學生能夠逐步轉為主動培養(yǎng)素質,從而逐步影響乃至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
對于入選中學數(shù)量,北大招辦回應表示,由于今年是首次試點,試點的省份和中學數(shù)量很有限,很多優(yōu)秀的中學沒有獲得參與的機會,但仍然可以繼續(xù)通過自主招生向北大推薦優(yōu)秀學生。在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北大采取了系列措施保證這項政策順利實施,包括“嚴格的中學準入制度”和“充分的陽光公示制度”。中學須在本校內對推薦學生的信息及推薦理由進行公示;北京大學在北大招生網(wǎng)上對獲得資質的中學、校長及推薦學生、推薦理由進行公示。
選拔仍以分數(shù)論英雄
隨著推薦學生的名單陸續(xù)公布,新的爭議接踵而至。獲得推薦的學生基本上仍然以分數(shù)論英雄,難見偏才或怪才脫穎而出。這是否偏離了改革初衷?“校長實名推薦”究竟該推薦什么樣的人才?
11月17日,南京師大附中率先公布了推薦學生名單,推薦該校高三(1)班的匡超。南京師大附中副校長周俊說:“推薦匡超上北大是最沒有爭議的,他三年前進校的成績是全校第一,現(xiàn)在還是全校第一。”
隨后武漢二中推薦了理科女生宋軼凡。據(jù)其班主任劉友平說,這個來自農村的女生學科成績均衡,總分基本上都是年級第一名。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推薦的3名學生,每次大考成績都在年級前5名,有的多次考取第一名。有老師猜測,明年湖北省文理科高考狀元有可能從這幾名學生中產生。
“即使不用推薦和降低30分錄取,他們也能考上北大,推薦這些人等于浪費名額!”推薦名單公布后,社會輿論再次發(fā)出質疑。湖南、河南、陜西、吉林和重慶等地中學推薦的學生,無不是各自學校公認的分數(shù)尖子生。
面對浪費名額的質疑,南京師大附中學生匡超并不認同。他對記者說:“我覺得,中學校長舉薦學生到北大是輸送優(yōu)秀人才,而不是對文化考試成績尚且不夠的人進行助學加分。”南京師大附中副校長周俊表示,推薦試點的第一年以穩(wěn)為主,而且偏才怪才的選拔也需建立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
“在輿論的關注和壓力下,推薦一個‘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氣。”南京一所不愿具名的校長表示,“什么是怪才?單科成績優(yōu)秀,學科競賽獲獎,還是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難具體界定。一旦所謂的怪才獲得推薦,肯定將面臨公正性質疑,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怪才誰說了算?”
獲得推薦資格的北京某重點中學校長此前曾表示,要推就應該推薦“怪才”,沒有就寧可不推薦。但記者近日電話聯(lián)系這位校長時,他坦言學校承受了很大壓力,隨著其他中學推薦學生名單陸續(xù)公布,他有可能對推薦學生的思路作出調整。
“究竟選拔全才還是偏才,應該把選擇權交給中學校長,社會不應給他們造成太大壓力?!蹦暇┐髮W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張紅霞說。但她擔心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有位中學校長被問到為何不選偏才時,無奈地表示:“非不能也,實不敢也?!?BR> “這項改革不值得推廣”
我國高校招生錄取制度近年來備受非議。如何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選拔培養(yǎng)模式、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和教育改革的追求。北大自主招生推出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給高校招生改革帶來了什么?
北大招辦表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政策的推出,將是對現(xiàn)行高考招生制度的補充,這項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但從現(xiàn)實看,這項改革實際又落入“分數(shù)大比拼”的應試陷阱。北京一所重點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招生改革的意義已大打折扣,“實名推薦制”實際上變成了提前“掐尖”。
“校長實名推薦制度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相應的誠信體系、監(jiān)督制度和選拔程序等作為配套?!眮碜越逃绲谋本┦腥舜蟠韯⒘终J為,在當前的國情下,北大的招生改革不值得推廣。如果清華等其他一流大學紛紛效仿,公布一批各自認可的“排行榜”,必然助長“擇校風”,不利于教育均衡發(fā)展。
“從制度創(chuàng)新的角度看,實名推薦制是對現(xiàn)有高考制度的有益補充。”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揚生認為,但是從實踐來看,在當前人才評價體系不健全、招生人數(shù)有限的情況下,推行這樣的改革“形式重于內容”。而且即使有著陽光公示制度,也難以防止權力尋租的現(xiàn)象。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谷力表示,實名推薦制在許多國家實行,完善的信用體系是運行良好的保障。“一項改革措施,不可能只有益處沒有弊端,關鍵是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它,以嚴格的要求執(zhí)行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