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公用工程》小抄總結(七)

字號:

水泥砼路面養(yǎng)護及開放交通: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養(yǎng)護,可采取噴灑養(yǎng)護劑或保濕覆蓋等方式;在雨天或養(yǎng)護用水充足的情況下,可采用保濕膜、土工氈、麻袋、草袋、草簾等橙蓋物灑水濕養(yǎng)護方式,不宜使用圍水養(yǎng)護;晝夜溫差大于10℃ 以上的地區(qū)或日均溫度低于5℃ 施工的混凝土板應采用保溫養(yǎng)護措施。養(yǎng)護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彎拉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不宜小于設計彎拉強度的80%,一般宜為14-21d .應特別注重前7d 的保濕(溫)養(yǎng)護。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彎拉強度40%以后,可允許行人通過。混凝土完全達到設計彎拉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
    不進行支護加固明挖基坑坑壁的施工要求:1、基坑尺寸應滿足施工要求,包括滿足坑底排水作業(yè)和支設基礎模板所需尺寸的要求。2、基坑坑壁坡度應按地質條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以及坡頂荷載等情況確定。3、如上的濕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穩(wěn)而引起坍塌時,坑壁放坡的坡度應緩于該濕度下的天然坡度。砂類土的天然坡度大致等于計算的內摩擦角,勃性土在天然含水量范圍內的天然坡度與內摩擦角、勃聚力、孔隙比、塑限含水量、體積質量等因素有關。4、當基坑有地下水時,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開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質易坍塌或坑底以上水位較深時,應加固后開挖。
    基坑開挖施工方案主要內容有:基坑施工平面布置圖及開挖斷面圖;基坑開挖的施工方法;采用支護時,支撐的型式、結構、支拆方法及安全措施等。
    基坑放坡開挖時應注意那些:必須觀測邊坡安全穩(wěn)定性,當邊坡土體出現裂縫、沉降失穩(wěn)時必須應停止開挖,并及時進行加固、削坡等處理,維護邊坡安全穩(wěn)定。基坑處在軟土地基上、地下水位高、承壓水水壓高、易發(fā)生流砂、管涌等情況時,必須確保排、降水系統有效工作。如發(fā)現涌水、涌砂現象必須立即停止開挖,查明原因進行妥善處理后方能繼續(xù)開挖。
    基坑局部擾動或超挖時:應用原土回填壓實,其壓實度不得低于原地基天然密度,并做好施工記錄。當地基含水量較大時,可回填卵石、碎石或級配礫石。巖土地基局部超挖時,應將基底碎渣全部清除,填筑低強度混凝土或碎石。
    基坑支護結構(樁)及支撐的施工要求:
    1、支護樁及支撐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
    2、支撐材料的型號、尺寸、支撐點的布設位置、各類樁的人土深度及錨桿的長度和直徑等應經設計計算確定。
    3、支護結構應依據相應的側壁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進行設計。
    4、支護結構不得妨礙基坑開挖及構筑物的施工,安裝和拆除方便、安全、可靠。
    5、支護結構出現險情,如基坑周邊構筑物出現嚴重開裂、傾斜、沉降時,必須認真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措施。確認無法加固時,立即疏散人員。
    6、支護結構變形過大,明顯傾斜時,應在坑底與坑壁間增設斜撐、角撐等。
    7、當邊坡土體裂縫具有加速趨勢,必須立即采取反壓坡腳,減載削坡等方法,保持土體穩(wěn)定。然后再進行全面加固。
    8、當坑壁漏水、流砂時,應進行封堵。封堵失效時應立即進行灌注速凝漿液固結土體,阻止水土流失,保護基坑的安全與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