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一級建造師《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輔導資料(6)

字號:

1Z302082 掌握合同擔保的形式
    一、保證
    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保證擔保的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債務人、保證人。
    (一)保證合同
    保證人與債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保證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被保證的主債權種類、數(shù)額;
    (2)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
    (3)保證的方式;
    (4)保證擔保的范圍;
    (5)保證的期間;
    (6)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保證合同不完全具備前款規(guī)定內容的,可以補正。
    保證人與債權人可以就單個主合同分別訂立保證合同,也可以協(xié)議在債權額限度內就一定期間連續(xù)發(fā)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項商品交易合同訂立一個保證合同。
    [重點解析]
    1.應當注意保證合同的主體是保證人和債權人,而沒有債務人。
    2.保證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二)擔保范圍
    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重點解析]
    1.對保證責任的范圍應當注意掌握。
    2.保證責任范圍約定不明,保證人要承擔全部債務。該條規(guī)定是基于保護債權人利益的角度而作出的。這和當保證方式約定不明時,按有利于債權人的連帶責任保證方式處理是一個道理。
    (三)保證人的資格條件
    《擔保法》第?條規(guī)定:“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證人。”同時,《擔保法》也規(guī)定了下列單位不可以作保證人;
    (1)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但經(jīng)國務院批準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jīng)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除外。
    (2)學校、幼兒園、醫(y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
    (3)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
    [重點解析]
    1.應當重點掌握《擔保法》規(guī)定的這三大類不得為擔保人的情形。
    2.除外規(guī)定,也應當注意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