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評價錯報的影響
(一)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
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包括已經識別的具體錯報和推斷誤差,分別說明如下:
1.已經識別的具體錯報。
(1)對事實的錯報。這類錯報產生于被審計單位收集和處理數據的錯誤,對事實的忽略或誤解,或故意舞弊行為。
(2)涉及主觀決策的錯報。
這類錯報產生于兩種情況:
一是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估計值的判斷差異;(或有負債)
二是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選擇和運用會計政策的判斷差異,由于注冊會計師認為管理層選用會計政策造成錯報,管理層卻認為選用會計政策適當,導致出現判斷差異。
2.推斷誤差。也稱“可能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對不能明確、具體地識別的其他錯報的估計數。推斷誤差通常包括:
(1)通過測試樣本估計出的總體的錯報減去在測試中發(fā)現的已經識別的具體錯報。
(2)通過實質性分析程序推斷出的估計錯報。(不能解釋的誤差)
(二)評價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的影響——比重要性水平——審計程序、調整——對審計報告意見
注冊會計師需要在出具審計報告之前,評估尚未更正錯報單獨或累積的影響是否重大。在評估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特定的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及列報認定層次和財務報表層次考慮這些錯報的金額和性質,以及這些錯報發(fā)生的特定環(huán)境。
注冊會計師在評估未更正錯報是否重大時,不僅需要考慮每項錯報對財務報表的單獨影響,而且需要考慮所有錯報對財務報表的累積影響及其形成原因,尤其是一些金額較小的錯報,雖然單個看起來并不重大,但是其累計數卻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的影響。
尚未更正錯報與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項目的尚未更正錯報也低于考慮其性質所設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如果尚未更正錯報匯總數低于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不重大,注冊會計師可以發(fā)表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超過或接近重要性水平。如果尚未更正錯報匯總數超過了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可能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通過擴大審計程序的范圍或要求管理層調整財務報表降低審計風險。在任何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都應當要求管理層就已識別的錯報調整財務報表。如果管理層拒絕調整財務報表,并且擴大審計程序范圍的結果不能使注冊會計師認為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不重大,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如果已識別但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該匯總數連同尚未發(fā)現的錯報是否可能超過重要性水平,并考慮通過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序,或要求管理層調整財務報表降低審計風險。
在評價審計程序結果時,注冊會計師確定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可能與計劃審計工作時評估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實施的審計程序是否充分。
情形
匯總錯報
重要性水平
措施
拒絕調整后
小于
60萬
100萬
提請調整
無保留意見
接近
95萬
100萬
追加審計程序;提請調整
視追加程序之后發(fā)現的錯報情況而定
超過
150萬
100萬
擴大實測范圍;提請調整
保留或否定意見
(一)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
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包括已經識別的具體錯報和推斷誤差,分別說明如下:
1.已經識別的具體錯報。
(1)對事實的錯報。這類錯報產生于被審計單位收集和處理數據的錯誤,對事實的忽略或誤解,或故意舞弊行為。
(2)涉及主觀決策的錯報。
這類錯報產生于兩種情況:
一是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估計值的判斷差異;(或有負債)
二是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選擇和運用會計政策的判斷差異,由于注冊會計師認為管理層選用會計政策造成錯報,管理層卻認為選用會計政策適當,導致出現判斷差異。
2.推斷誤差。也稱“可能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對不能明確、具體地識別的其他錯報的估計數。推斷誤差通常包括:
(1)通過測試樣本估計出的總體的錯報減去在測試中發(fā)現的已經識別的具體錯報。
(2)通過實質性分析程序推斷出的估計錯報。(不能解釋的誤差)
(二)評價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的影響——比重要性水平——審計程序、調整——對審計報告意見
注冊會計師需要在出具審計報告之前,評估尚未更正錯報單獨或累積的影響是否重大。在評估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特定的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及列報認定層次和財務報表層次考慮這些錯報的金額和性質,以及這些錯報發(fā)生的特定環(huán)境。
注冊會計師在評估未更正錯報是否重大時,不僅需要考慮每項錯報對財務報表的單獨影響,而且需要考慮所有錯報對財務報表的累積影響及其形成原因,尤其是一些金額較小的錯報,雖然單個看起來并不重大,但是其累計數卻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的影響。
尚未更正錯報與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項目的尚未更正錯報也低于考慮其性質所設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如果尚未更正錯報匯總數低于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不重大,注冊會計師可以發(fā)表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超過或接近重要性水平。如果尚未更正錯報匯總數超過了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可能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通過擴大審計程序的范圍或要求管理層調整財務報表降低審計風險。在任何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都應當要求管理層就已識別的錯報調整財務報表。如果管理層拒絕調整財務報表,并且擴大審計程序范圍的結果不能使注冊會計師認為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不重大,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如果已識別但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該匯總數連同尚未發(fā)現的錯報是否可能超過重要性水平,并考慮通過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序,或要求管理層調整財務報表降低審計風險。
在評價審計程序結果時,注冊會計師確定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可能與計劃審計工作時評估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實施的審計程序是否充分。
情形
匯總錯報
重要性水平
措施
拒絕調整后
小于
60萬
100萬
提請調整
無保留意見
接近
95萬
100萬
追加審計程序;提請調整
視追加程序之后發(fā)現的錯報情況而定
超過
150萬
100萬
擴大實測范圍;提請調整
保留或否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