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3月27日舉行的2010年度上海市公務員考試已到沖刺階段,如何利用接下來的2周時間,更有效地做好考前各項準備工作,專家為你分析《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有可能側重的方向。
王君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教授
建議一:把握今年上海公考四點變化,對考綱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上海市公務員考試始于1996年,其后經過2000年、2003年以及今年三次大的改革和調整,上海公務員考試無論是考試對象的確定、考試科目的設計還是考試內容的確立和考試分數(shù)線的劃分,都有了全新的變化。
仔細分析2010年度上海公考的考試公告、招考簡章和考試大綱,不難看出與前幾年相比,今年上海公考有4點主要變化:一是招考對象向有基層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傾斜。據(jù)統(tǒng)計,在總計劃招考3412名公務員中,明確要求有工作經歷和工作年限不限的分別為2381名和1031名,分別占總招考人數(shù)的69.8%和30.2%;二是報考方式由前幾年的“先考試后報崗位”調整為“先報崗位后考試”;三是筆試科目由前幾年的“2+X”調整為“2+1”,即由原來行測、申論兩門公共
科目加上1~6門專業(yè)科目調整為行測、申論兩門公共科目加上1門專業(yè)科目;四是筆試內容和題型做了一定調整,特別是行測一科增加“綜合分析能力”模塊,“數(shù)理能力”模塊刪除“數(shù)字排列”題型,“邏輯推理能力”模
塊中的“機械推理”改為“科學推理”。
建議二:瞄準歷來上海公考的高要求,對熱點做到成竹在胸
上海公務員考試與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其他省市的公務員考試,的差異在于筆試的高要求。根據(jù)多年的相關經歷以及最近幾年的跟蹤研究,我感到:對上海公考這一高要求的不了解和不領會,以及由此帶來的考前準備中的錯位、缺位和不到位,是造成近年來眾多考生上海公考成績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上海公考有別于其他公考的高要求,主要反映在考試內容的高起點和做答方式的高難度上??荚噧热莸母咂瘘c,指的是考試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實踐性較強,要求考生對國家和上海的大政、方針、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善于從國內外鮮活的實踐中總結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提出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求考生具有較為豐富的與機關工作相關的行政法律法規(guī)基礎知識,以及運用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等分析解決實際案例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較全面的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公文寫作和處理、信訪、接待等)知識,并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的情境中去分析問題。做答方式的高難度,指的是行測一科中“常識應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均為難度較高的不定項選擇題,申論一科除了經典的辨析、概括、對策和議論四段式題型外,還加入了評論、公文寫作或公文改錯等多種靈活的設計方式,而且申論做答要求考生有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和政策分析水平。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
在政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上下大功夫
2007~200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常識應用能力”部分包括基礎知識題和綜合分析題,內容主要涉及政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行政實務、一年來國內外時事和人文科技常識六大方面,題量均為60道。其中,政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四塊比重較大。2007~
2009年,常識應用60道中,這四塊的合計題量分別為37、44和44題,所占比例從61.7%上升到73.3%。其中,政治理論題量保持在10~15題之間,行政法律題量保持在14~18題之間,公共行政題量保持在8~11題之間,行政實務題量保持在6~8題之間。為此,上海公考行測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在“常識應用能力”模塊,特別是要在政
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上下大功夫。
預測: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姑且不論,政治理論要想取得好成績,考生務必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特色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理論有深入的學習和把握,務必要對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2009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2010年國家和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等重大會議和重要文件有深刻的理解,務必要了解中央對上海立足“四個著力”、實現(xiàn)“四個率先”,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加速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先進制造業(yè)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指導精神,務必關注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
申論:
題材為當年上海社會的熱點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工作的著力點和各方亟待*的難點
首先談申論的結構。大多數(shù)考生對申論有一個誤解,認為申論像古代的科舉考試那樣寫一篇文章。其實不然。寫論文是申論的重要一部分,但除此之外,申論還有概括、對策、辨析等內容,它除了考查考生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guī)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的文字表達能力外,還要測查考生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的能力,測查考生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趨勢或矛盾進行歸納分析,多角度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全面系統(tǒng)評價的能力。
這就要求考生迅速把握給定材料的縱橫特性,熟練掌握內容概括、問題概括、原因、影響和結果概括等各種概括要求的寫法,要求考生能抓住事物現(xiàn)象背后問題的本質,能針對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熟練運用分層法、分類法、分步法、分維法等提出既切實可行又具較高前瞻性,既有創(chuàng)新性又具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舉措,要求考生能辨別不同說法對材料的切合度,能從字里行間把握深層意圖,能根據(jù)科學的理論進行辯證思考,去偽存真。
再說申論的考點。從近10年國家和上海申論的考點來看,國家申論集中當年全國的熱點,如2000年講制約中國發(fā)展的環(huán)境問題,2001年講老百姓普遍關注的藥品中含PPA事關用藥安全和民眾身體健康問題,2002年考互聯(lián)網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2003年的材料是安全生產與傷亡事故,
2004年針對國內外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與城市道路交通問題,2005年講“三農”中的農村扶貧問題,2006年講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與公共危機處理,2007年選材為當年的土地監(jiān)管和土地督察制度,2008年講怒江決策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經濟發(fā)展問題,2009年講糧食安全,2010年講海洋與人的和諧。
上海申論從2001年開考,2001年講沙塵暴反映出的環(huán)境污染與環(huán)境保護問題,2002年講中國加入WTO的影響和利弊得失問題,2003年講人才強市戰(zhàn)略問題,2004年講上海城市的建設與管理,2005年講行政許可法與依法執(zhí)政,2006年講“三門”干部和公務員掛職鍛煉制度建設,2007年講公務員制度比較和公務員精神的價值取向,2008年講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政府績效評估,2009年講農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問題。這些題材都是當年上海社會中的熱點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工作的著力點和各方亟待*的難點,這些問題涉及上海的大政方針政策,既有國內外經驗,又有切需*的現(xiàn)實難題,并在努力探索和實踐。
預測:考生務必要認真思考在世界經濟社會大變革、大調整、大發(fā)展的背景下,上海如何進一步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如何進一步加速城鎮(zhèn)化發(fā)展進程,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如何做好“兩個實有”工作,加強城市管理,做實保障性住房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如何建立全方位的預警機制和應急體系,保證食品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確??萍际啦?、綠色世博、平安世博的勝利舉辦,如何進一步推進服務型、法治型和責任型政府建設,切實做到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如何發(fā)揮世博的后續(xù)效應,特別是在充分發(fā)揮世博場館等物質資源的后續(xù)利用的同時,大力傳承世博給世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推動上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
王君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教授
建議一:把握今年上海公考四點變化,對考綱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上海市公務員考試始于1996年,其后經過2000年、2003年以及今年三次大的改革和調整,上海公務員考試無論是考試對象的確定、考試科目的設計還是考試內容的確立和考試分數(shù)線的劃分,都有了全新的變化。
仔細分析2010年度上海公考的考試公告、招考簡章和考試大綱,不難看出與前幾年相比,今年上海公考有4點主要變化:一是招考對象向有基層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傾斜。據(jù)統(tǒng)計,在總計劃招考3412名公務員中,明確要求有工作經歷和工作年限不限的分別為2381名和1031名,分別占總招考人數(shù)的69.8%和30.2%;二是報考方式由前幾年的“先考試后報崗位”調整為“先報崗位后考試”;三是筆試科目由前幾年的“2+X”調整為“2+1”,即由原來行測、申論兩門公共
科目加上1~6門專業(yè)科目調整為行測、申論兩門公共科目加上1門專業(yè)科目;四是筆試內容和題型做了一定調整,特別是行測一科增加“綜合分析能力”模塊,“數(shù)理能力”模塊刪除“數(shù)字排列”題型,“邏輯推理能力”模
塊中的“機械推理”改為“科學推理”。
建議二:瞄準歷來上海公考的高要求,對熱點做到成竹在胸
上海公務員考試與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其他省市的公務員考試,的差異在于筆試的高要求。根據(jù)多年的相關經歷以及最近幾年的跟蹤研究,我感到:對上海公考這一高要求的不了解和不領會,以及由此帶來的考前準備中的錯位、缺位和不到位,是造成近年來眾多考生上海公考成績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上海公考有別于其他公考的高要求,主要反映在考試內容的高起點和做答方式的高難度上??荚噧热莸母咂瘘c,指的是考試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實踐性較強,要求考生對國家和上海的大政、方針、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善于從國內外鮮活的實踐中總結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提出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求考生具有較為豐富的與機關工作相關的行政法律法規(guī)基礎知識,以及運用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等分析解決實際案例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較全面的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公文寫作和處理、信訪、接待等)知識,并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的情境中去分析問題。做答方式的高難度,指的是行測一科中“常識應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均為難度較高的不定項選擇題,申論一科除了經典的辨析、概括、對策和議論四段式題型外,還加入了評論、公文寫作或公文改錯等多種靈活的設計方式,而且申論做答要求考生有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和政策分析水平。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
在政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上下大功夫
2007~200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常識應用能力”部分包括基礎知識題和綜合分析題,內容主要涉及政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行政實務、一年來國內外時事和人文科技常識六大方面,題量均為60道。其中,政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四塊比重較大。2007~
2009年,常識應用60道中,這四塊的合計題量分別為37、44和44題,所占比例從61.7%上升到73.3%。其中,政治理論題量保持在10~15題之間,行政法律題量保持在14~18題之間,公共行政題量保持在8~11題之間,行政實務題量保持在6~8題之間。為此,上海公考行測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在“常識應用能力”模塊,特別是要在政
治理論、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上下大功夫。
預測:行政法律、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姑且不論,政治理論要想取得好成績,考生務必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特色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理論有深入的學習和把握,務必要對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2009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2010年國家和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等重大會議和重要文件有深刻的理解,務必要了解中央對上海立足“四個著力”、實現(xiàn)“四個率先”,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加速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先進制造業(yè)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指導精神,務必關注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
申論:
題材為當年上海社會的熱點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工作的著力點和各方亟待*的難點
首先談申論的結構。大多數(shù)考生對申論有一個誤解,認為申論像古代的科舉考試那樣寫一篇文章。其實不然。寫論文是申論的重要一部分,但除此之外,申論還有概括、對策、辨析等內容,它除了考查考生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guī)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的文字表達能力外,還要測查考生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的能力,測查考生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趨勢或矛盾進行歸納分析,多角度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全面系統(tǒng)評價的能力。
這就要求考生迅速把握給定材料的縱橫特性,熟練掌握內容概括、問題概括、原因、影響和結果概括等各種概括要求的寫法,要求考生能抓住事物現(xiàn)象背后問題的本質,能針對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熟練運用分層法、分類法、分步法、分維法等提出既切實可行又具較高前瞻性,既有創(chuàng)新性又具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舉措,要求考生能辨別不同說法對材料的切合度,能從字里行間把握深層意圖,能根據(jù)科學的理論進行辯證思考,去偽存真。
再說申論的考點。從近10年國家和上海申論的考點來看,國家申論集中當年全國的熱點,如2000年講制約中國發(fā)展的環(huán)境問題,2001年講老百姓普遍關注的藥品中含PPA事關用藥安全和民眾身體健康問題,2002年考互聯(lián)網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2003年的材料是安全生產與傷亡事故,
2004年針對國內外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與城市道路交通問題,2005年講“三農”中的農村扶貧問題,2006年講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與公共危機處理,2007年選材為當年的土地監(jiān)管和土地督察制度,2008年講怒江決策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經濟發(fā)展問題,2009年講糧食安全,2010年講海洋與人的和諧。
上海申論從2001年開考,2001年講沙塵暴反映出的環(huán)境污染與環(huán)境保護問題,2002年講中國加入WTO的影響和利弊得失問題,2003年講人才強市戰(zhàn)略問題,2004年講上海城市的建設與管理,2005年講行政許可法與依法執(zhí)政,2006年講“三門”干部和公務員掛職鍛煉制度建設,2007年講公務員制度比較和公務員精神的價值取向,2008年講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政府績效評估,2009年講農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問題。這些題材都是當年上海社會中的熱點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工作的著力點和各方亟待*的難點,這些問題涉及上海的大政方針政策,既有國內外經驗,又有切需*的現(xiàn)實難題,并在努力探索和實踐。
預測:考生務必要認真思考在世界經濟社會大變革、大調整、大發(fā)展的背景下,上海如何進一步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如何進一步加速城鎮(zhèn)化發(fā)展進程,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如何做好“兩個實有”工作,加強城市管理,做實保障性住房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如何建立全方位的預警機制和應急體系,保證食品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確??萍际啦?、綠色世博、平安世博的勝利舉辦,如何進一步推進服務型、法治型和責任型政府建設,切實做到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如何發(fā)揮世博的后續(xù)效應,特別是在充分發(fā)揮世博場館等物質資源的后續(xù)利用的同時,大力傳承世博給世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推動上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