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項屬于財產(chǎn)所有權的原始取得的是( )。
A.叔叔送給今年剛滿7歲的小明一輛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
B.小張繼承哥哥的—處房子
C.小陳的50000元存款共得利息1000元
D.10歲的小高把爸爸給買的鉛筆刀送給小朋友
2.甲、乙共用小清河的水灌溉,甲的承包地在乙的上游。為確保農(nóng)田灌溉,甲在河中筑了一條水壩,使下游的水量減少了三分之二。甲、乙為此發(fā)生沖突,對其糾紛的解決方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應該根據(jù)乙的請求拆除水壩
B.甲向乙支付適當賠償,可以不拆除水壩
C.甲、乙應當共同協(xié)商,合理分配用水
D.甲未斷絕水流,故乙無權請求甲拆除水壩
3.甲在處理家中舊物時,將一件舊棉襖當作垃圾扔掉,沒發(fā)現(xiàn)妻子藏在口袋中的3000元國庫券。乙發(fā)現(xiàn)后,欲據(jù)為已有。甲妻發(fā)現(xiàn)后,與甲一同找到乙索要國庫券,乙拒不歸還。對此案的分析,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
A.甲的拋棄行為使其對國庫券的所有權消滅
B.乙基于所有的意思占有該國庫券,根據(jù)先占原則應取得國庫券的所有權
C.此國庫券為埋藏物,乙為發(fā)現(xiàn)人,應取得所有權
D.甲能證明其對此宗國庫券的所有權,故乙應將國庫券返還給甲
4.某塊河灘地曾屬甲村所有,因洪水將該地的表層浮土卷走,只剩下*露的石頭而被甲村撂荒。乙村經(jīng)多年培土,使該塊地變成良田。現(xiàn)甲村和乙村均主張對該塊地的所有權。應如何處理?( )
A.應支持甲村對該塊地的所有權,但甲村應給乙村相應的補償
B.應支持乙村對該塊地的所有權,但乙村應給甲村相應的補償
C.由甲村和乙村按份共有
D.由甲村和乙村共同共有
5.王、潘兩家同往李村。王家有子王達,潘家有女潘美,兩人正在戀愛。兩家為子女結婚住房問題議定由潘家出錢,王家出工,在王家已有的三間平房上面加蓋上房三間作新人成親之用。雙方對上房三間的權屬未作約定。上房三間蓋成后,王達和潘美因性情不合解除戀愛關系。為此,王、潘兩家反目成仇,并對房屋權屬發(fā)生爭議。根據(jù)民法原理,上房三間的所有權應屬誰?( )
A.王家因附合而取得所有權,但應返還潘家所出之錢
B.王家因加工而取得所有權,但應返還潘家所出之錢
C.潘家因出錢而取得所有權,但應給王家適當補償
D.王家和潘家因合作建房而成為房屋的共有人
答案:1.C 2.D 3.D 4.A 5.D
A.叔叔送給今年剛滿7歲的小明一輛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
B.小張繼承哥哥的—處房子
C.小陳的50000元存款共得利息1000元
D.10歲的小高把爸爸給買的鉛筆刀送給小朋友
2.甲、乙共用小清河的水灌溉,甲的承包地在乙的上游。為確保農(nóng)田灌溉,甲在河中筑了一條水壩,使下游的水量減少了三分之二。甲、乙為此發(fā)生沖突,對其糾紛的解決方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應該根據(jù)乙的請求拆除水壩
B.甲向乙支付適當賠償,可以不拆除水壩
C.甲、乙應當共同協(xié)商,合理分配用水
D.甲未斷絕水流,故乙無權請求甲拆除水壩
3.甲在處理家中舊物時,將一件舊棉襖當作垃圾扔掉,沒發(fā)現(xiàn)妻子藏在口袋中的3000元國庫券。乙發(fā)現(xiàn)后,欲據(jù)為已有。甲妻發(fā)現(xiàn)后,與甲一同找到乙索要國庫券,乙拒不歸還。對此案的分析,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
A.甲的拋棄行為使其對國庫券的所有權消滅
B.乙基于所有的意思占有該國庫券,根據(jù)先占原則應取得國庫券的所有權
C.此國庫券為埋藏物,乙為發(fā)現(xiàn)人,應取得所有權
D.甲能證明其對此宗國庫券的所有權,故乙應將國庫券返還給甲
4.某塊河灘地曾屬甲村所有,因洪水將該地的表層浮土卷走,只剩下*露的石頭而被甲村撂荒。乙村經(jīng)多年培土,使該塊地變成良田。現(xiàn)甲村和乙村均主張對該塊地的所有權。應如何處理?( )
A.應支持甲村對該塊地的所有權,但甲村應給乙村相應的補償
B.應支持乙村對該塊地的所有權,但乙村應給甲村相應的補償
C.由甲村和乙村按份共有
D.由甲村和乙村共同共有
5.王、潘兩家同往李村。王家有子王達,潘家有女潘美,兩人正在戀愛。兩家為子女結婚住房問題議定由潘家出錢,王家出工,在王家已有的三間平房上面加蓋上房三間作新人成親之用。雙方對上房三間的權屬未作約定。上房三間蓋成后,王達和潘美因性情不合解除戀愛關系。為此,王、潘兩家反目成仇,并對房屋權屬發(fā)生爭議。根據(jù)民法原理,上房三間的所有權應屬誰?( )
A.王家因附合而取得所有權,但應返還潘家所出之錢
B.王家因加工而取得所有權,但應返還潘家所出之錢
C.潘家因出錢而取得所有權,但應給王家適當補償
D.王家和潘家因合作建房而成為房屋的共有人
答案:1.C 2.D 3.D 4.A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