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統(tǒng)計師考試統(tǒng)計基礎理論宏觀經(jīng)濟與國民收入核算(6)

字號:

名義GDP和實際GDP
    名義GDP是指按當年價格計算的最終產(chǎn)品的價值。由于相同產(chǎn)品的價格在不同的年份會有所不同,因此,如果用名義GDP就無法對國民收入進行歷史的比較。為了使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就需要以某一年的價格水平為基準,各年的GDP都按照這一價格水平來計算。這個特定的年份就是基年,基年的價格水平就是所謂的不變價格,按基年的不變價格計算出來的各年最終產(chǎn)品的價值就是實際GDP。名義GDP和實際GDP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名義GDP=實際GDP×GDP縮減指數(shù)
    GDP縮減指數(shù)(GDP deflator index)也稱GDP隱含縮減指數(shù)(implicit pricede flatorindex for GDP),是指在給定的一年中,名義GDP與該年實際GDP的比率。即:
    
    GDP縮減指數(shù)與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和生產(chǎn)價格指數(shù)(PPI)不同,CPI和PPI計算的都是一攬子給定的商品的價格,這些商品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動,而GDP縮減指數(shù)是以經(jīng)濟中生產(chǎn)的全部商品作為計算基礎的,所以,它是一個具有廣泛基礎的物價指數(shù),可以較準確地被用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用GDP縮減指數(shù)計算通貨膨脹率的方法是:用t年的GDP縮減指數(shù)(Pt)減去t-1年的GDP縮減指數(shù)(Pt-1)之差再除以t-1年的GDP縮減指數(shù),即為t年的通貨膨脹率( )??梢杂霉奖硎緸椋?BR>    
    例如,如果2003年的名義GDP為10萬億元,實際GDP也是10萬億元,則2003年的 GDP縮減指數(shù)即為1或習慣上稱為100。假如2004年的名義GDP為12.1萬億元,實際GDP為11萬億元,則GDP縮減指數(shù)則為1.1或習慣上稱為llO。由于2004年的GDP縮減指數(shù)從2003年的100上升到了110,因此,我們可以說,物價水平上升了10%,即通貨膨脹率為10%[(110-100)/100]。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差別所反映的實際上是報告期的物價水平與基年物價水平的差異程度,即通貨膨脹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