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喜歡成語故事不但因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更主要是能從中學到人生經(jīng)驗以指導自己的行為。下面是分享的五字成語故事簡短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廬山真面目
【成語故事】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BR> 【典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詩
【解釋】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用法】作主語、定語、賓語;用于人或事物
【近義詞】真相大白、廬山真面
【相反詞】改頭換面
2.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急則抱佛腳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王安石與客人閑談,偶然談到佛經(jīng),他感慨地說:“投老欲依僧”,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則抱佛腳”。王安石不悅,那人說古詩對諺語,如改成對聯(lián)則成為“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頭腳相對。
【典故】王丞相嗜諧謔。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湾釋υ唬骸眲t抱佛腳?!巍憽吨猩皆娫挕?BR> 【釋義】急:緊急,危急。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指事先不作準備
【近義詞】急來抱佛腳
3.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蚍蜉撼大樹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李白、杜甫剛去世不久,就有人對這兩位詩人的作品妄加詆毀,韓愈對此很不滿意,就寫給好友《調張籍》一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得到張籍的贊同。
【出處】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昌黎先生集·調張籍》
【釋義】撼:搖動。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不自量力。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不自量力
【近義詞】蚍蜉撼樹
4.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天子無戲言
【成語故事】周成王與弟弟叔虞閑聊,一時高興拿起樹葉開玩笑要分封給他。叔虞信以為真就去告訴叔叔周公,周公對成王說天子無戲言,說話不慎重,失信于人,將會失去人心。成王只得擇日封叔虞于唐,方圓100里地。從此成王更加注重聽取別人的意見,慎言慎行。
【典故】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重言》
【釋義】指帝王說話算數(shù)。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言出必行
【近義詞】言出必行
5.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照葫蘆畫瓢
【成語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才能出眾,想好好表現(xiàn)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墻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典故】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
【釋義】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模仿
【近義詞】依樣畫葫蘆、照貓畫虎
6.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樹倒猢猻散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臣秦檜做丞相,許多勢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檜的親戚曹詠因善于拍馬*而當官,十分得意,唯獨曹詠的大舅子厲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檜死,曹詠被貶職,厲德斯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派人送給曹詠。
【出處】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
【解釋】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社會現(xiàn)象
7.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民以食為天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在穎陽一帶打仗,由于沒有后援,劉邦準備放棄敖山糧倉,找謀士酈食其商量。酈食其認為稱王要依賴百姓,百姓又依賴糧食。要想贏得戰(zhàn)爭,必須占據(jù)敖倉,才能穩(wěn)住軍心。劉邦贊同并奮勇作戰(zhàn)取得了勝利。
【典故】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釋義】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糧食的重要性
【近義詞】國以糧為本
8.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復巢無完卵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北海相孔融反對曹操率50萬大軍征討劉備與孫權,御史大夫向來與孔融不合,在曹操面前添油加醋,惡意挑撥。曹操大怒,命人逮捕孔融全家,孔融的孩子無動于衷,也不逃跑,說:“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典故】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釋義】復: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用法】作定語、分句;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不能幸存
【近義詞】覆巢破卵
9.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老大徒傷悲
【成語故事】古代《樂府詩集》中有一首《長歌行》,作者借園中葵來揭示人生該如何度過青年這黃金時代,詩文如下:“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睎。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暉。常恐秋節(jié)至,睎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處】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長歌行》
【釋義】老大:年紀大;徒:徒然。年老了還一事無成只好悲傷而已。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10.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千里送鵝毛
【成語故事】唐朝一地方官為表達對皇帝的敬意,派緬伯高給皇上進貢一只天鵝。緬伯高爬山涉水,經(jīng)過沔陽湖時給天鵝洗澡,天鵝逃跑,只剩下一根鵝毛,只好寫詩“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皇帝沒有怪罪并獎賞他。
【典故】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宋·歐陽修《梅圣俞寄銀杏》詩
【釋義】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用法】作賓語、定語;常與“禮輕人意重”連用
【近義詞】千里寄鵝毛、千里鵝毛
1.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廬山真面目
【成語故事】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BR> 【典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詩
【解釋】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用法】作主語、定語、賓語;用于人或事物
【近義詞】真相大白、廬山真面
【相反詞】改頭換面
2.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急則抱佛腳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王安石與客人閑談,偶然談到佛經(jīng),他感慨地說:“投老欲依僧”,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則抱佛腳”。王安石不悅,那人說古詩對諺語,如改成對聯(lián)則成為“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頭腳相對。
【典故】王丞相嗜諧謔。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湾釋υ唬骸眲t抱佛腳?!巍憽吨猩皆娫挕?BR> 【釋義】急:緊急,危急。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指事先不作準備
【近義詞】急來抱佛腳
3.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蚍蜉撼大樹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李白、杜甫剛去世不久,就有人對這兩位詩人的作品妄加詆毀,韓愈對此很不滿意,就寫給好友《調張籍》一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得到張籍的贊同。
【出處】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昌黎先生集·調張籍》
【釋義】撼:搖動。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不自量力。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不自量力
【近義詞】蚍蜉撼樹
4.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天子無戲言
【成語故事】周成王與弟弟叔虞閑聊,一時高興拿起樹葉開玩笑要分封給他。叔虞信以為真就去告訴叔叔周公,周公對成王說天子無戲言,說話不慎重,失信于人,將會失去人心。成王只得擇日封叔虞于唐,方圓100里地。從此成王更加注重聽取別人的意見,慎言慎行。
【典故】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重言》
【釋義】指帝王說話算數(shù)。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言出必行
【近義詞】言出必行
5.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照葫蘆畫瓢
【成語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才能出眾,想好好表現(xiàn)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墻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典故】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
【釋義】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模仿
【近義詞】依樣畫葫蘆、照貓畫虎
6.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樹倒猢猻散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臣秦檜做丞相,許多勢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檜的親戚曹詠因善于拍馬*而當官,十分得意,唯獨曹詠的大舅子厲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檜死,曹詠被貶職,厲德斯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派人送給曹詠。
【出處】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
【解釋】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社會現(xiàn)象
7.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民以食為天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在穎陽一帶打仗,由于沒有后援,劉邦準備放棄敖山糧倉,找謀士酈食其商量。酈食其認為稱王要依賴百姓,百姓又依賴糧食。要想贏得戰(zhàn)爭,必須占據(jù)敖倉,才能穩(wěn)住軍心。劉邦贊同并奮勇作戰(zhàn)取得了勝利。
【典故】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釋義】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糧食的重要性
【近義詞】國以糧為本
8.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復巢無完卵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北海相孔融反對曹操率50萬大軍征討劉備與孫權,御史大夫向來與孔融不合,在曹操面前添油加醋,惡意挑撥。曹操大怒,命人逮捕孔融全家,孔融的孩子無動于衷,也不逃跑,說:“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典故】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釋義】復: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用法】作定語、分句;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不能幸存
【近義詞】覆巢破卵
9.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老大徒傷悲
【成語故事】古代《樂府詩集》中有一首《長歌行》,作者借園中葵來揭示人生該如何度過青年這黃金時代,詩文如下:“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睎。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暉。常恐秋節(jié)至,睎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處】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長歌行》
【釋義】老大:年紀大;徒:徒然。年老了還一事無成只好悲傷而已。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10.五字成語故事簡短
千里送鵝毛
【成語故事】唐朝一地方官為表達對皇帝的敬意,派緬伯高給皇上進貢一只天鵝。緬伯高爬山涉水,經(jīng)過沔陽湖時給天鵝洗澡,天鵝逃跑,只剩下一根鵝毛,只好寫詩“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皇帝沒有怪罪并獎賞他。
【典故】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宋·歐陽修《梅圣俞寄銀杏》詩
【釋義】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用法】作賓語、定語;常與“禮輕人意重”連用
【近義詞】千里寄鵝毛、千里鵝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