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圖生成與編輯

字號:

(三)地籍圖生成與編輯
    1、地籍成圖的比例尺
    地籍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500 、1:1000 、1:2000 。
    在進行數(shù)字法測圖時,首先考慮到地籍圖經(jīng)常以1:500比例尺輸出。
    題目:地籍圖經(jīng)常以( )的比例尺輸出。
    A.1:500
    B.1:1000
    C1:2000
    D1:800
    答案:(A )
    2、地籍圖的自動生成
    (1)根據(jù)分幅地籍圖的坐標范圍,選定該幅圖所涉及的作業(yè)分區(qū)數(shù)據(jù)文件。
    (2)由測點平面坐標描述信息自動生成平面圖。
    (3)對于要求有等高線輸出的地籍圖,等高線與平面圖應該疊加。
    (4)圖廓整飾內(nèi)容的自動注記。
    (5)自動注記宗地號、地類號。
    3、地籍圖的編輯
    (1)對測錯的地物進行修改,對漏測的地物進行增加。
    (2)對部分地物進行修飾、配制,
    (3)對地籍圖上的有關道路、河流、村莊等名稱進行注記說明。
    (4)圖廓整飾。
    4、地籍圖層次存放
    首先,圖形信息根據(jù)其內(nèi)容和屬性分別存放在不同的圖層中,
    另外,按層次進行圖形信息存放??梢允共僮髯兊煤唵?。
    5、地籍圖的符號繪制
    在地籍圖的符號繪制過程中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成圖繪制。
    地籍圖的符號按符號與比例尺的關系劃分,可以分為:依比例尺符號、半依比例尺符號、不依比例尺符號及說明注記。
    (1)依比例尺符號,主要是一些較大地物的輪廓線。
    (2)不依比例尺符號,主要是指一些點狀符號或獨立符號不
    依比例尺變化,如測量控制點、寶塔、亭、獨立樹、山洞、電桿等。
    (3) 半依比例尺符號,主要是指一些線狀地物,如鐵路、公路、圍墻、欄柵、堤坎等。
    (4)說明注記,從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名稱注記、數(shù)字注記和文字注記。從形式上可分為阿拉伯數(shù)字注記、字母注記和漢字注記。
    (5)在進行地籍圖生成時,面符號一般通過面填充來實現(xiàn)。
    6、圖幅拼接
    7、數(shù)字地籍圖的精度和檢查
    資料輸入和處理精度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設備的處理精度;二是人為的操作精度。
    在進行數(shù)字法測繪地籍圖時,要嚴格進行檢查,防止出現(xiàn)粗差。
    另一方面用與測圖時同樣的方法重測一些明顯的界址點和地物點,并進行坐標比較。同時還應用鋼尺實地丈量一些邊,與用坐標反算出的邊長進行比較。如果是用已有地籍圖數(shù)字化后得到的數(shù)字地籍圖,則主要是與地籍原圖或宗地草圖進行比較,對于出現(xiàn)的粗差必須仔細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