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土地登記代理人復習指導---地籍調查第一章(1)

字號: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jié) 地籍制度概述
    “地籍”一詞在國外早的出處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來自拉丁文“Caput”和“Capitastrum”,即“課稅對象”和“課稅對象登記簿冊”;另一種認為源于希臘文“Katastikhon”,即“征稅登記簿冊”。地籍在我國歷史悠久,表現(xiàn)為歷代政府登記土地作為征收田賦依據(jù)的簿冊。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禹時期,《禹貢篇》中記載,治理水患后,按土壤質地、水利條件將疆域土地劃分三等九級,作為繳納貢賦依據(jù),這是我國早地籍制度的記載。
    地籍初是為征稅而建立的記載土地的位置、界址、數(shù)量、質量、權屬、用途(地類)等狀況的田賦清冊和簿冊,其主要內容是應納稅的土地面積、土壤質量及土地稅額的登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地籍的主要功能已轉變?yōu)楸Wo土地產權和課稅服務,成為國土資源管理、城市建設管理決策的依據(jù)。國家為取得有關地籍資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權屬、自然和經濟狀況,采取以地籍調查、土地登記、土地統(tǒng)計、土地價值評估和地籍檔案信息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技術和法律措施。其中,地籍調查是重要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一、地籍的類別與地籍制度的建立
    地籍具有空間性、法律性、精確性和連續(xù)性等特點。地籍的時空演變經歷稅收、產權和多用途三個階段,從內容看,稅收地籍是產權地籍的子集,產權地籍又是多用途地籍的子集。稅收地籍是各國早期建立的為課稅服務的登記簿冊。稅收地籍記載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面積和為確定稅率所需的土地等級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土地買賣日益頻繁,促使稅收地籍向產權地籍發(fā)展。產權地籍是國家為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利、鼓勵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機和保護土地買賣雙方的權益而建立的土地產權登記的簿冊。產權地籍的主要內容是土地界線和界址點的精確位置,土地的準確面積等。多用途地籍,亦稱現(xiàn)代地籍,是稅收地籍和產權地籍的進一步發(fā)展,其目的不僅是為課稅或產權登記服務,更重要的是為土地的有效利用,為全面、科學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務。隨著社會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地籍的內容及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展,遠遠突破了稅收地籍和產權地籍的局限,逐步走向技術、經濟、法律綜合方面發(fā)展??梢哉f,現(xiàn)代地籍是以土地地塊為基礎的地籍信息系統(tǒng)。
    地籍作為維護國家土地制度的工具,在調節(jié)社會生產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地籍制度是國家對各項地籍工作所作的各種規(guī)范化的政策、法律規(guī)定,也是地籍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歸宿。地籍制度是通過國家的地籍管理措施得以實現(xiàn)的。
    地籍作為一門兼具實踐性、操作性和理論性的應用科學,它以研究地籍制度、地籍管理措施體系和地籍管理技術手段為主要內容。地籍的研究對象是指在地籍簿冊的建立、變更和發(fā)展過程中,地籍諸要素的確定和變化規(guī)律,即對土地產權、界址、數(shù)量、質量和用途的確定和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在這些要素中,土地產權是重要的要素,因此,地籍是以土地產權的確立和調查作為學科的研究核心。
    地籍是土地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它形成甚早。地籍所研究的地籍管理措施體系是土地管理的基礎與核心之一;所研究的地籍制度中土地登記是確定土地產權的法律手段,土地統(tǒng)計是合理組織土地利用、實施土地規(guī)劃的前提條件;所研究的地籍管理技術手段中地籍調查是土地調查重要環(huán)節(jié),地籍信息系統(tǒng)是土地信息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