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五首??

字號:

【 #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五首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下面是分享的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五首。歡迎閱讀參考!
    1.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宋代〕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蕭蕭一作:瀟瀟)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得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谷聲聲。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BR>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fā)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guī)。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2.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軾〔宋代〕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繰通:繅)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身穿粗布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陽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敲開野外村民家,問可否給碗茶?
    注釋
    徐門:即徐州。
    謝雨:雨后謝神。
    簌簌:紛紛下落的樣子,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繅車:紡車???,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稘h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3.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
    浣溪沙·端午
    蘇軾〔宋代〕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jié)裢噶吮躺【I,明日端午節(jié)一定要浴蘭湯。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
    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fā)髻上。只祈愿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端午:民間節(jié)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碧紈(wán):綠色薄綢。
    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jié)有浴蘭湯的風俗。
    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發(fā)髻。
    4.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
    浣溪沙·漁父
    蘇軾〔宋代〕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shù)厝朔Q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5.精選蘇軾浣溪沙宋詞
    浣溪沙·荷花
    蘇軾〔宋代〕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譯文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fā)、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聽吹笙唱歌。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問云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