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網(wǎng)“我的司考之路”征文——年過四十兩次司考

字號:

孔老夫子說,四十不惑,這更多的是從人生感悟的角度說的,但僅就文化知識的角度說,四十不惑,更不待言,但我生于1967年,2007年正好是四十不惑之年,我卻在不惑之年,參加了國家司法考試,取得了C證,在2008年,又再次參加了國家司法考試,更進一步,取得了A證。
    司法考試作為天下第一難的考試,自然能夠驗證自己的實力。司法系統(tǒng)過去沒有任職資格考試,先是有了律師資格考試,九十年代法院系統(tǒng)也有了初任助理審判員、審判員資格考試。但已經(jīng)任職的審判人員,過去由于歷史原因,沒有參加任職資格考試,司法考試也是法不溯及既往,不再要求參加司法考試,更不要求通過了。
    但眾所周知,法律是一門社會科學,因為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不斷發(fā)展,法律也在破舊立新,日新月異,每年出臺修改的法律數(shù)量頗多,如果不學習就可能落伍于時代。為了適應審判工作的需要,審理新類型的案件,就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
    而在職人員參加司法考試,還真是一個難題,首先是思想觀念上,要挑戰(zhàn)自我,就像我開玩笑說的,在職人員不參加司法考試反倒是合格的,而參加司法考試反倒可能不合格。因為司法考試的很低。勿庸諱言,如果讓在職人員參加司法考試,結果是多數(shù)不合格。但這只是一種理論分析,而真正讓在職人員參加司法考試,結果不合格,總會給人難堪。因此很少有在職人員參加司法考試,即使有也是不動聲色的。
    司法考試自然需要強化學習,集中突破,在職人員不像年輕學生可以通宵達旦開夜車。要切合實際,不要貪多嚼不爛,要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攻堅克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功夫在詩外,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口吃不成胖子,司法考試也是對于過去知識學習的系統(tǒng)考察。
    2007年我并不知道網(wǎng)上預報名,于是臨時抱佛腳,在臨近報名時才動手,后來幾經(jīng)周折,才報了名。
    考試臨近還真有些緊張,感到騎虎難下,以前做過的題目也做錯了,看什么,什么疑惑,不禁驚慌失措。后悔自己無事找事,兒子也上大學了,自己還和年輕人一起考試,真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自找苦吃。
    司法考試有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越是沒學過沒考過的人自我感覺越是良好。反正前三卷都是選擇題,誰也不會留空白,又都是活生生的案例,誰也在書上找不到標準答案,都是跟著感覺走。正好趕上大面積放寬條件,我考了C證,相當于本地通,也算不虛此行。2008年我又乘勝追擊,終于拿了A證。
    司法考試其實是個綜合工程,雖然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通過了司法考試,但我與司法考試早結下不解之緣。過去當教師,現(xiàn)在當法官,是老同志隨著新問題,先當先生后當學生。好在我始終愛好學習,凡是能看到的案例都一覽無余,特別是法院報關注司法考試后,我也置身于其中,刊登了《娛樂賺錢莫忘法》、《以真實名義與虛構單位簽訂合同不構成合同詐騙罪》等等文章,并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特別是題目解答,涉及民事、刑事、行政、法理、法制史等方方面面。
    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要寫文章,必須厚積薄發(fā),因此自己寫文章的過程,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雖然不是為學習而學習,實則達到了學習提高的目的,凡是寫過去的東西都是深刻理解的。正如顧頡先生在《關于寫文章》一文中所說,寫作不只是對于思想的翻譯照搬,寫文章其實就是提煉升華思想的過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參加司法考試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指導實踐的過程,做了試題看了書,可以脫離低級趣味,免得將時間浪費在打牌玩樂上,處理起案件來輕松自如,得心應手,準確無誤,其樂無窮??梢愿玫貥淞⑸鐣髁x法治理念,改變一些錯誤觀念看法,公正高效處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