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一)考試輔導:我國海關的原產地規(guī)定

字號:

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關稅條例》,準確地確定進口貨物的原產地,以便正確運用海關稅則的兩欄稅率,我國海關于1986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進口貨物原產地的暫行規(guī)定》。根據這個《暫行規(guī)定》,進口貨物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確定原產國別:
    1.對于完全在一個國家內生產或制造的進口貨物,生產國或制造國即視為該貨物的原產國。所稱的"完全在一個國家內生產或制造的進口貨物",除了國際上"完全在一國生產標準"的第(8)項因我國無此類情況未予列出外,其余的內容和上述"標準"完全一致。
    2.對經過幾個國家加工、制造的進口貨物,以最后一個對貨物進行經濟上可以視為實質性加工的國家作為有關貨物的原產國。我國海關制定的"實質性加工"標準,參考了國際上在確定貨物原產地時通常采用的加工標準和百分比標準。對于產品加工后,在《進出口稅則》中四位數稅號一級的稅則歸類已有了改變的,或雖然上述歸類沒有改變,但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產品總值的比例已超過30%的,應作為已經實質加工對待。例如,進口的棉布是一國用他國的棉紗紡織而成的,該棉布不應以棉紗的生產國為原產國,而應以將棉紗織成棉布的國家作為原產國,因為棉紗歸入稅號52.05或52.06,而棉花歸入稅號52.05~52.12,棉紗經過加工后,改變了在《進出口稅則》中四位數稅號一級的稅則歸類。甲國生產的棉坯布經乙國印染加工成印染棉布,就不能使用上述的加工標準了,因為棉坯布與印染布同樣歸入同一稅號。這要看棉坯布經印染后,加工增值部分是否超過印染棉布價格的30%,超過的以印染棉布的加工因為原產國,不超過的則以棉坯布的生產因為原產國。
    3.對于機器、儀器、器材或車輛所用的零件、部件、備件及工具,如與主件同時進口,而且數量合理,其原產地按主件的原產地予以確定;如分別進口,則按其各自的原產國確定。對于某些難以確定原產國貨物,必須時海關可要求進口人提供"產地證明書"。近年來,由于經常發(fā)現有通過中性包裝進口貨物,騙取優(yōu)惠關稅待遇的,海關總署規(guī)定,凡以中性包裝或*裝形式進口的貨物除申報時能提供原產地證明仍可按原產地確定稅率外,其余的一律按普通稅率計征關稅。經查驗無法確定原產國別的貨物,也按普通稅率征稅。對于進口香港、澳門、臺灣和我國大陸生產的貨物,海關可按優(yōu)惠稅率征收關稅。由于我國國際信譽不斷提高,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愿意與我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經濟貿易交往。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我國簽訂有關稅互惠條款的貿易條約或協(xié)定。它們包括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發(fā)達國家和大部分的發(fā)展中國家。因此,我國海關對進口貨物基本上使用優(yōu)惠稅率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