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是為大家整理的,在我們平凡的學(xué)生時代,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xí)我能掌握”的內(nèi)容。
1.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一
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dāng)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dāng)、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2.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二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3.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三
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4.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四
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②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險遠(yuǎn):險遠(yuǎn)的地方。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3.形容詞的使動
①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弄錯,使……錯。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知?;璋担菏箘?,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5.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五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6.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六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yuǎn)(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7.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七
虛詞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8.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八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9.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九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
6.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毛:通“苗”)
8.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
10.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十
1.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重語氣)
2.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河,黃河;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內(nèi)兇亦然(亦然,也是這樣)
3.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無如,不如,比不上)
4.鄰國之民不加少(加:更)
5.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好:喜歡;請:請允許我)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詞,無義;既:已經(jīng)。)
7.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
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過;走:逃跑)
10.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勝:盡)
11.?dāng)?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密網(wǎng))
12.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時:季節(jié))
13.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庠序:學(xué)校;孝悌:尊敬父母,敬愛兄長)
14.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負(fù)戴:背著東西,頂著東西)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人食:吃人吃的東西;檢:約束)
16.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打開糧倉,賑濟(jì)百姓)
17.非我也,歲也(歲:年成)
18.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異:區(qū)別)
1.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一
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dāng)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dāng)、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2.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二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3.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三
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4.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四
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②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險遠(yuǎn):險遠(yuǎn)的地方。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3.形容詞的使動
①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弄錯,使……錯。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知?;璋担菏箘?,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5.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五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6.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六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yuǎn)(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7.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七
虛詞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8.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八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9.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九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
6.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毛:通“苗”)
8.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
10.高一上冊期中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十
1.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重語氣)
2.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河,黃河;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內(nèi)兇亦然(亦然,也是這樣)
3.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無如,不如,比不上)
4.鄰國之民不加少(加:更)
5.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好:喜歡;請:請允許我)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詞,無義;既:已經(jīng)。)
7.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
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過;走:逃跑)
10.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勝:盡)
11.?dāng)?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密網(wǎng))
12.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時:季節(jié))
13.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庠序:學(xué)校;孝悌:尊敬父母,敬愛兄長)
14.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負(fù)戴:背著東西,頂著東西)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人食:吃人吃的東西;檢:約束)
16.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打開糧倉,賑濟(jì)百姓)
17.非我也,歲也(歲:年成)
18.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異: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