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接受國防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應當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公民接受國防教育和一切社會組織都應當開展國防教育的規(guī)定。
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接受國防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是為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向全民提出的要求。從立法依據(jù)上講,本款規(guī)定是從我國憲法的有關規(guī)定引申而來的。憲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防教育是國家根據(jù)建設和鞏固國防的需要對公民進行的一項基本教育,與國家對公民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一樣,也是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教育。因此,接受國防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在享有權利與履行義務上具有一致性。從權利的角度講,公民應當珍重并行使好這項重要權利,積極參加國防教育活動,通過國防教育武裝自己的思想,掌握建設和保衛(wèi)祖國的本領;同時,國家和地方應當為公民接受國防教育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提供各種方便,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國防教育的需求。從義務的角度講,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是憲法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國防同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息息相關,國防的極端重要性要求每一個公民必須把接受國防教育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自覺地按照國家的要求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
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這是國防教育法對全社會提出的要求,也是貫穿國防教育法的一個重要立法思想。我國的國防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其基礎來源于全體人民熱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思想、信念和情感,其力量存在于全社會之中。因此,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不是哪一個單位、哪一個部門、哪一個群體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全社會動員起來,萬眾一心,承擔起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這個共同的責任,把全民國防教育的事情辦好,我們的國防才有最深厚的根基,國家的安全才有最可靠的保障。
本條第三款規(guī)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應當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這是對一切社會組織開展國防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對本條關于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責任的規(guī)定進一步展開。江澤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國防教育“既然是全民性的教育,光靠一兩個部門是抓不起來的,必須由黨、政、軍各機關,工、青、婦各群眾團體,教育、文化、宣傳、新聞、出版等各部門通力合作 ,把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統(tǒng)”。本款的規(guī)定充分體現(xiàn)了江澤民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由于國家機關、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國家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同,其工作性質和特點也不相同,因此,本款要求“應當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以增強國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應當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公民接受國防教育和一切社會組織都應當開展國防教育的規(guī)定。
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接受國防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是為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向全民提出的要求。從立法依據(jù)上講,本款規(guī)定是從我國憲法的有關規(guī)定引申而來的。憲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防教育是國家根據(jù)建設和鞏固國防的需要對公民進行的一項基本教育,與國家對公民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一樣,也是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教育。因此,接受國防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在享有權利與履行義務上具有一致性。從權利的角度講,公民應當珍重并行使好這項重要權利,積極參加國防教育活動,通過國防教育武裝自己的思想,掌握建設和保衛(wèi)祖國的本領;同時,國家和地方應當為公民接受國防教育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提供各種方便,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國防教育的需求。從義務的角度講,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是憲法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國防同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息息相關,國防的極端重要性要求每一個公民必須把接受國防教育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自覺地按照國家的要求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
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這是國防教育法對全社會提出的要求,也是貫穿國防教育法的一個重要立法思想。我國的國防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其基礎來源于全體人民熱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思想、信念和情感,其力量存在于全社會之中。因此,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不是哪一個單位、哪一個部門、哪一個群體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全社會動員起來,萬眾一心,承擔起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這個共同的責任,把全民國防教育的事情辦好,我們的國防才有最深厚的根基,國家的安全才有最可靠的保障。
本條第三款規(guī)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應當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這是對一切社會組織開展國防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對本條關于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責任的規(guī)定進一步展開。江澤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國防教育“既然是全民性的教育,光靠一兩個部門是抓不起來的,必須由黨、政、軍各機關,工、青、婦各群眾團體,教育、文化、宣傳、新聞、出版等各部門通力合作 ,把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統(tǒng)”。本款的規(guī)定充分體現(xiàn)了江澤民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由于國家機關、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國家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同,其工作性質和特點也不相同,因此,本款要求“應當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以增強國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