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級人力資源專業(yè)復習指南第一章(5)

字號:

第二節(jié) 智力與能力
    能力是從事各種活動、適應生存所必需的且影響活動效果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結構,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在組織行為學中,能力決定了員工可以達到的績效水平。所以為了有效提高組織的績效,管理者應了解每個人能力的差別與特長,使每個人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限度的發(fā)揮。一般情況下,我們把能力分為智力和軀體能力。
    一、智力
    智力是一般的心理能力,是個體從事心智活動的要素,包括言語能力、數(shù)學能力、推理能力、演繹能力、關系類別能力、記憶力、空間認知能力和知覺能力等。
    表1-3基本的智力維度
    維度 定義 范例
    言語能力 理解、使用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能力 教師、律師、領導
    數(shù)學能力 解決數(shù)學問題,對數(shù)學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投資商、工程師
    推理能力 理解解決問題的原則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治療師、設計師、咨詢師
    演繹能力 通過對事實的觀察或評估得出適合的結論的能力 科研人員
    關系類比能力 理解兩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其運用于其他事物間的關系和情景中的能力 人類學家考察文化和儀式之間的關系
    記憶力 保持和回憶陳述或句子的能力 學習外語
    空間認知能力 判斷物體的位置和排列,以及物體的空間位置變化時,可以想象出物體形狀的能力 室內裝潢師、藝術家
    知覺能力 辨認視覺上的模式和發(fā)現(xiàn)模式內和模式間關系的能力 攝影師
    不同性質的工作對不同智力維度的要求不同,例如,組織領導需要有較高的言語能力,會計需要有很好的數(shù)學能力,市場調研員則需要有出色的歸納、推理能力,以做出市場預測。一般說來,越是處于組織中高層次的職位,越需要具備高的智力水平。但并非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的智力水平,比如有些例行性、常規(guī)性很強的工作,這種情況下工作績效與智力水平的高低沒有很大的關系。
    二、智力結構的基本理論
    關于智力結構的理論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有:
    (1)斯皮爾曼認為,人的智力結構可以分為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和特殊智力因素(s因素)。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g因素和某種s因素的共同作用。
    (2)瑟斯頓把智力分解為各種原始的能力,他確定了7種因素作為原始能力:詞的理解、詞的流暢性、計數(shù)、空間知覺、記憶、知覺速度、推理。
    (3)吉爾福特確定了智力的三個維度:智力操作的方式(如記憶、認知等)、內容(如語義、行為等)、產品(如關系、門類等),構成一個智力的立體三維結構模型。
    (4)加德納認為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他歸納出8種智力:邏輯——數(shù)學、語言、自然主義、音樂、空間、身體運動、社交、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