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公告 1130.A1—1:評價內部審計師以前負責的運營
解釋《國際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130.A1 條標準
本實務公告性質
在遇到指派對他/她對以前負責的工作進行評價的情況時,內部審計師應該考慮以下建議。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評價時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
1.內部審計師不應該承擔組織的運營責任。如果組織的高級管理層指示內部審計師開展非審計工作,就應該明白,他們不是作為內部審計師來履行職能的。而且,當內部審計師對他們在上一年度負責的或管轄的運營活動進行確認性檢查時,其客觀性就受到了損害。在通報審計業(yè)務所取得的結果時,必須考慮這種損害。
如果內部審計師得到要求他/她履行可能會損害其客觀性的非審計職責的指示(如:編制銀行對賬表),首席審計執(zhí)行官應該告知高級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此種活動并非確認性審計活動,因此,不應該通過開展此類活動得出與審計有關的結論。
此外,當組織將運營職責分配給內部審計、隨后內部審計又得到對相關運營領域開展確認性檢查的任務時,必須特別注意保證審計的客觀性。如果審計師對他在上一年度負責的活動開展審計時,則認為客觀性受到了損害。在公布對審計師曾經(jīng)負責活動的審計業(yè)務結果時,應當明確說明這些事實。
2.在任何時候,只要內部審計得到的任務涉及履行運營職責,就可以認為在與此種運營活動有關的領域,審計客觀性受到了損害。
3.對于借調或臨時聘用的人員,只有在借調或聘用一段合理的時間之后(至少一年), 內部審計部門才能分配他們參與審計他們以前曾經(jīng)負責的運營領域,否則將損害審計的客觀 性。如果任務已經(jīng)分配,則需要在監(jiān)督審計任務和通報審計結果時給予格外關注。
4.如果內部審計師在實施系統(tǒng)控制或檢查程序之前建議采用控制標準,不會對其客觀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是,如果審計師參與了這些系統(tǒng)的設計、安裝、程序起草或操作工作, 就可以認為審計的客觀性受到了損害。
5.內部審計師偶爾開展的非審計工作在報告過程中進行了全面披露,不一定會損害審計的獨立性。但是,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師都需要對這種情況進行仔細考慮,以避免對內部審計師的客觀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
解釋《國際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130.A1 條標準
本實務公告性質
在遇到指派對他/她對以前負責的工作進行評價的情況時,內部審計師應該考慮以下建議。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評價時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
1.內部審計師不應該承擔組織的運營責任。如果組織的高級管理層指示內部審計師開展非審計工作,就應該明白,他們不是作為內部審計師來履行職能的。而且,當內部審計師對他們在上一年度負責的或管轄的運營活動進行確認性檢查時,其客觀性就受到了損害。在通報審計業(yè)務所取得的結果時,必須考慮這種損害。
如果內部審計師得到要求他/她履行可能會損害其客觀性的非審計職責的指示(如:編制銀行對賬表),首席審計執(zhí)行官應該告知高級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此種活動并非確認性審計活動,因此,不應該通過開展此類活動得出與審計有關的結論。
此外,當組織將運營職責分配給內部審計、隨后內部審計又得到對相關運營領域開展確認性檢查的任務時,必須特別注意保證審計的客觀性。如果審計師對他在上一年度負責的活動開展審計時,則認為客觀性受到了損害。在公布對審計師曾經(jīng)負責活動的審計業(yè)務結果時,應當明確說明這些事實。
2.在任何時候,只要內部審計得到的任務涉及履行運營職責,就可以認為在與此種運營活動有關的領域,審計客觀性受到了損害。
3.對于借調或臨時聘用的人員,只有在借調或聘用一段合理的時間之后(至少一年), 內部審計部門才能分配他們參與審計他們以前曾經(jīng)負責的運營領域,否則將損害審計的客觀 性。如果任務已經(jīng)分配,則需要在監(jiān)督審計任務和通報審計結果時給予格外關注。
4.如果內部審計師在實施系統(tǒng)控制或檢查程序之前建議采用控制標準,不會對其客觀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是,如果審計師參與了這些系統(tǒng)的設計、安裝、程序起草或操作工作, 就可以認為審計的客觀性受到了損害。
5.內部審計師偶爾開展的非審計工作在報告過程中進行了全面披露,不一定會損害審計的獨立性。但是,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師都需要對這種情況進行仔細考慮,以避免對內部審計師的客觀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