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guī)劃原理輔導:城市規(guī)劃的調查與研究2

字號:

第四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的調查研究
    一、自然地理因素
    圍繞建設用地適用性評定進行介紹。
    土地適用性評定:以用地為基礎,綜合各項用地自然條件以及整備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經濟性,對用地質量進行的評價。
    用地適用性評定將用地分為三類用地
    一類用地:適合建設用地;
    二類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類用地:不適宜修建用地。
    二、自然氣象因素
    風玫瑰,包括風向玫瑰和風速玫瑰。
    污染系數:表示自然狀態(tài)下的可能污染程度。污染系數與風向頻率成正比,與平均風速成反比。
    三、自然生態(tài)因素
    第五節(jié) 社會環(huán)境的調查研究
    一、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率、機械增長率
    人口的社會構成
    (1)部門構成——人口就業(yè)的產業(yè)結構
    (2)人口的勞動構成
    二、社會結構
    三、人類空間行為
    第六節(jié) 經濟環(huán)境的調查研究
    一、聚集經濟
    規(guī)模經濟:隨著生產規(guī)模的增加,生產單位產品的成本呈下降趨勢。
    二、城市土地的研究
    (1)土地是財富的第一源泉
    (2)土地資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3)土地資源的差異性
    (4)土地資源的固定性,都有固定的地理位置
    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
    (1)城市用地分類
    (2)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
    規(guī)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
    Ⅰ 60.1—75.0 m2/人
    Ⅱ 75.1—90.0 m2/人
    Ⅲ 90.1—105.0 m2/人
    Ⅳ 105.1—120.0 m2/人
    規(guī)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標準
    居住用地 18.0—28.0 m2/人
    工業(yè)用地 10.0—25.0 m2/人
    道路廣場用地 7.0—15.0 m2/人
    綠地 9.0 m2/人
    其中:公共綠地 7.0 m2/人
    規(guī)劃建設用地結構
    居住用地 20—32%
    工業(yè)用地 15—25%
    道路廣場用地 8—15%
    綠地 8—15%
    四大類用地總和占建設用地比例宜為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