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釋義:第四十四條

字號:

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申請人頒發(fā)、送達行政許可證件,或者加貼標簽、加蓋檢驗、檢測、檢疫印章。
    「釋義」 本條是對行政機關頒發(fā)、送達行政許可證件的期限的規(guī)定。
    一、送達的概念
    送達是行政許可機關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將依法制作的行政許可證件送交被許可人的行為。在行政許可中,送達的主體是行政許可機關,送達的內(nèi)容是行政機關制作的行政許可證件或者加貼的標簽、加蓋的檢驗、檢測、檢疫印章,送達的對象是申請人。送達一種法律行為,即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因此,送達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進行,否則不能產(chǎn)生法律效力,達不到預期的后果。
    二、送達的日期和方式
    送達日期是確定法律文書是否生效的重要依據(jù),是確定法定后果的必要條件。本法規(guī)定,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nèi)向申請人送達。
    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送達一般有六種方式:
    一是直接送達。即行政許可機關將行政許可證件直接送達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或者其他代收人。行政許可證件一般應采用直接送達的方式。只有在無法直接送達或者直接送達有困難的情況下,才考慮采取其他送達方式。
    二是留置送達。即受送達人或者其同住的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行政許可證件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行政許可證件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由于行政許可證件是依申請人的申請作出的授益性行政行為,實踐中留置送達的情形是少有的。
    三是委托送達。即行政許可機關委托受送達人所在地的行政機關代為送達。委托送達是基于許可機關不能直接送達,或者不便直接送達而采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四是郵寄送達。即行政許可機關通過郵局,把行政許可證件用掛號信函寄送給受送達人。郵寄送達雖然簡便易行,但時間上可能難于保障。郵寄送達的,以掛號口執(zhí)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五是轉(zhuǎn)交送達。只能在法定條件下才能采用,只有負有轉(zhuǎn)交義務的單位,才可以接受委托。
    六是公告送達。即行政許可機關通過張貼公告、登報或者廣播等方式,說明需要送達的行政許可證件的內(nèi)容。公告送達必須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法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才能采用。公告送達經(jīng)過一定的期限即視為送達。
    三、送達回證
    送達回證是證明行政許可證件已經(jīng)送達申請人的憑證。為了在發(fā)生爭議時有據(jù)可查,所以要求送達行政許可證件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