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高考結束。在新課改逐漸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今年的高考試題是否對新課改精神有所回應?社會反響怎樣?
陜西省今年首次實施新課改后的高考改革方案,核心的變化是命題,其基本指導思想是按照教育部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和說明,以及國家新的課程標準進行命題。“其中一個典型的變化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增加了學生的選修內容,體現(xiàn)在考試上就是很多科目都有選考題?!标兾魇≌修k新聞發(fā)言人郝春懷說。
湖北省黃石二中高級教師王基志認為,今年文綜科目全國卷不回避社會熱點問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更注重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比如金融危機、節(jié)能減排、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問題,題目中都有涉及,很多材料都直接來源于生活。
王基志告訴記者,從考生反饋來看,今年文綜卷中政治題難度加大,很多組合式選擇題讓考生拿捏不準答案。去年,湖北省18萬名文科考生參考,文綜成績優(yōu)秀率為零,今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文綜成績整體水平偏低,導致區(qū)分度不大。他建議,文綜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要把握好,注意考慮考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不宜太抽象。
今年是北京實施新課改高考的第一年,文綜考試結束后,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特級教師梁俠告訴記者:“看到試題后,我心里很踏實?!彼J為,今年北京高考文綜卷概括起來是:平穩(wěn)過渡,適度創(chuàng)新。雖然政治考點考查到300多個,但考的都是學科的主干知識、核心的內容。政治題注重考查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雖然文字不多,但需要考生深入思考,入手容易,得高分不易。今年北京高考文綜卷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原則,試題很好地實現(xiàn)了學生生活和國家政策的對接,把生活的主旋律與時代的主旋律放在一起考。此外,試題在形式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但不妨礙考生解答。
廣東今年第實行“3+文綜∕理綜”高考方案。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黃牧航說,從廣東文綜試卷來看,該卷保持了鮮明的廣東特色:
第一,關注熱點,視野開闊。作為省級的高考試題,廣東今年的題目延續(xù)了近年來的風格,在不回避地方性熱點問題的同時,視野開闊,立意高遠。政治科的社會公平、共同富裕、科學發(fā)展、執(zhí)政為民;歷史科的社會變遷與社會階層變動的關系、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地理科的關注低碳經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發(fā)展觀等,成為命題的核心內容。試題的價值觀引領科學正確,不但全面提升了教科書知識點的境界,對考生也是良好的公民素養(yǎng)教育。
第二,材料新穎,難易適中。通過創(chuàng)設新情境和新材料來命題是新課改高考的重要特點,一方面為了解決教科書版本多樣化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適當提高試題難度的需要。今年試題在努力控制試卷閱讀長度的同時,力圖保證命題素材的生動鮮活,同時適當降低題目的難度,實現(xiàn)高考方案改革的平穩(wěn)過渡。
第三,問題開放,尺度多元。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主觀題近半數(shù)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題目,鼓勵考生發(fā)散思維、多元回答。而在評價方式上,也將使用采點和采意相結合的打分方法,合理靈活、公平公正地評卷。相信無論是對高校選拔人才還是引導中學的教學改革,都將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陜西省今年首次實施新課改后的高考改革方案,核心的變化是命題,其基本指導思想是按照教育部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和說明,以及國家新的課程標準進行命題。“其中一個典型的變化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增加了學生的選修內容,體現(xiàn)在考試上就是很多科目都有選考題?!标兾魇≌修k新聞發(fā)言人郝春懷說。
湖北省黃石二中高級教師王基志認為,今年文綜科目全國卷不回避社會熱點問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更注重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比如金融危機、節(jié)能減排、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問題,題目中都有涉及,很多材料都直接來源于生活。
王基志告訴記者,從考生反饋來看,今年文綜卷中政治題難度加大,很多組合式選擇題讓考生拿捏不準答案。去年,湖北省18萬名文科考生參考,文綜成績優(yōu)秀率為零,今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文綜成績整體水平偏低,導致區(qū)分度不大。他建議,文綜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要把握好,注意考慮考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不宜太抽象。
今年是北京實施新課改高考的第一年,文綜考試結束后,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特級教師梁俠告訴記者:“看到試題后,我心里很踏實?!彼J為,今年北京高考文綜卷概括起來是:平穩(wěn)過渡,適度創(chuàng)新。雖然政治考點考查到300多個,但考的都是學科的主干知識、核心的內容。政治題注重考查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雖然文字不多,但需要考生深入思考,入手容易,得高分不易。今年北京高考文綜卷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原則,試題很好地實現(xiàn)了學生生活和國家政策的對接,把生活的主旋律與時代的主旋律放在一起考。此外,試題在形式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但不妨礙考生解答。
廣東今年第實行“3+文綜∕理綜”高考方案。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黃牧航說,從廣東文綜試卷來看,該卷保持了鮮明的廣東特色:
第一,關注熱點,視野開闊。作為省級的高考試題,廣東今年的題目延續(xù)了近年來的風格,在不回避地方性熱點問題的同時,視野開闊,立意高遠。政治科的社會公平、共同富裕、科學發(fā)展、執(zhí)政為民;歷史科的社會變遷與社會階層變動的關系、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地理科的關注低碳經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發(fā)展觀等,成為命題的核心內容。試題的價值觀引領科學正確,不但全面提升了教科書知識點的境界,對考生也是良好的公民素養(yǎng)教育。
第二,材料新穎,難易適中。通過創(chuàng)設新情境和新材料來命題是新課改高考的重要特點,一方面為了解決教科書版本多樣化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適當提高試題難度的需要。今年試題在努力控制試卷閱讀長度的同時,力圖保證命題素材的生動鮮活,同時適當降低題目的難度,實現(xiàn)高考方案改革的平穩(wěn)過渡。
第三,問題開放,尺度多元。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主觀題近半數(shù)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題目,鼓勵考生發(fā)散思維、多元回答。而在評價方式上,也將使用采點和采意相結合的打分方法,合理靈活、公平公正地評卷。相信無論是對高校選拔人才還是引導中學的教學改革,都將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