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濟基礎輔導:金融風險與金融監(jiān)管(2)

字號:

第二節(jié) 金融危機
    學習要求:
    掌握金融危機的含義及類型
    具體內容:
    一、金融危機的含義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qū)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金融資產、房地產、商業(yè)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等)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具有頻繁性、廣泛性、傳染性和嚴重性等特點。
    二、金融危機的類型
    (一).債務危機
    1、含義:債務危機,也可稱為支付能力危機,即一國債務不合理,無法按期償還,終引發(fā)的危機。
    2、特征:
    (1)出口萎縮,外匯主要來源于舉借外債。
    (2)國際債務條件對債務國不利。
    (3)大多數債務國缺乏外債管理經驗,外債投資效益不高,創(chuàng)匯能力低。
    (二)貨幣危機
    在實行固定匯率制或帶有固定匯率制色彩的盯住匯率安排的國家,由于國內經濟變化沒有相應的匯率調整配合,導致其貨幣內外價值脫節(jié),通常反映為本幣匯率高估。由此引發(fā)投機沖擊,加大了外匯市場上本幣的拋壓,其結果要么是本幣大幅度貶值,要么是該國金融*為捍衛(wèi)本幣幣值,動用大量國際儲備干預市場,或大幅度提高國內利率。
    (補:盯住匯率是指一國貨幣按固定比率同某種外幣或混合貨幣單位相聯(lián)系的匯率制度。對其他外幣的匯率一般根據此一匯率套算得出。發(fā)展中國家則大多采用釘住匯率制。)
    一國貨幣危機的發(fā)生與其宏觀基本面、市場預期、制度建設和金融體系發(fā)展狀況有很大關系,一旦某些因素導致市場信心不足,資本大規(guī)模的套利使得盯住匯率難以維持,終會引發(fā)貨幣危機。
    【例題5:課后題第2題】貨幣危機主要發(fā)生在實行( )的國家。
    A自由浮動匯率制度
    B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C固定匯率制或帶有固定匯率制色彩的盯住匯率安排
    D無獨立法定貨幣的匯率安排
    (三)流動性危機
    流動性危機是由流動性不足引起的。
    1、國內流動性危機
    金融機構資產負債不匹配,即“借短放長”,則會導致流動性不足以償還短期債務。存款者擔心存款損失要求銀行立即兌現,從而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擠兌”風波,導致危機爆發(fā)。
    2、國際流動性危機
    如果一國金融體系中潛在的短期外匯履約義務超過短期內可能得到的外匯資產規(guī)模,國際流動性就不足。
    一國的外匯儲備越多,國際流動性越充足,發(fā)生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小。
    (四)綜合性金融危機
    綜合性金融危機分為外部綜合性金融危機和內部綜合性金融危機。發(fā)生內部綜合危機國家的共同特點是金融體系脆弱,危機由銀行傳到至整個經濟。
    三、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一場發(fā)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引起的金融風暴。
    此次次貸危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債務危機階段
    第二階段:流動性危機
    第三階段:信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