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屋蓋結構布置
1.鋼筋混凝土屋蓋
(1)多層及高層房屋鋼筋混凝土屋蓋的結構布置與樓蓋結構布置基本相同。
(2)大跨度的鋼筋混凝土屋蓋及鋼結構屋蓋的結構布置,可按本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布置屋架、檁條(或屋面板)、屋蓋支撐系統(tǒng)以及柱間支撐。
2.坡屋頂木屋蓋的結構布置的主要內容是:屋架、檁條及支撐布置,可按本章有關段落的內容進行布置。
三、框架結構的結構布置
(一)框架結構體系的基本構件
1.樓(屋)蓋中的板、梁(除框架梁以外的梁);
2.框架梁、柱
(二)框架結構的平面布置
1.橫向布置承重框架,縱向為連系梁與框架框柱鉸接。僅適用于非地震設防地區(qū),層數(shù)較小、風力不大時。
2.縱向為承重框架,橫向為連系梁。僅適用于層數(shù)小、風力很小的非地震區(qū)的建筑。
3.縱橫兩個方向均為框架的框架結構。適用于任何情況,有抗震設防要求時,必須采用這種結構布置。
(三)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
1.兩個主軸方向的框架結構的抗側剛度宜基本相同。
2.柱宜采用方形斷面,斷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300mm,圓形直徑不宜小于350mm,斷面長邊與短邊之比不宜大于3.
3.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即柱凈高與截面的高度之比宜大于4.
4.柱軸壓比應滿足《抗規(guī)》GB50011-2001表6.3.7的限值。
5.柱的截面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滿足表4-1的要求。
6.梁的截面尺寸寬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7.采用梁寬大于柱寬的扁梁時,樓板應現(xiàn)澆,梁中線宜與柱中線重合,扁梁應雙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級框架結構。采梁的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并滿足有關撓度和裂縫寬度的規(guī)定。
bb≤2bc
bb≤bc+hb
16d≤hb
式中bc——柱截面寬度,圓形截面時取0.8柱直徑;
bb、hb——分別為扁梁截面寬度和高度;
d——柱縱筋直徑。
8.框架梁梁端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大于2.5%.且考慮在受壓區(qū)鋼筋的作用下梁端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于0.25,二、三級不應大于0.35.
9.框架梁、柱端部應設箍筋加密區(qū),箍筋加密。
10.框架結構中的填充墻及隔墻與主體結構應有可靠連接,當不能重合時,其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寬的1/4.
1.鋼筋混凝土屋蓋
(1)多層及高層房屋鋼筋混凝土屋蓋的結構布置與樓蓋結構布置基本相同。
(2)大跨度的鋼筋混凝土屋蓋及鋼結構屋蓋的結構布置,可按本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布置屋架、檁條(或屋面板)、屋蓋支撐系統(tǒng)以及柱間支撐。
2.坡屋頂木屋蓋的結構布置的主要內容是:屋架、檁條及支撐布置,可按本章有關段落的內容進行布置。
三、框架結構的結構布置
(一)框架結構體系的基本構件
1.樓(屋)蓋中的板、梁(除框架梁以外的梁);
2.框架梁、柱
(二)框架結構的平面布置
1.橫向布置承重框架,縱向為連系梁與框架框柱鉸接。僅適用于非地震設防地區(qū),層數(shù)較小、風力不大時。
2.縱向為承重框架,橫向為連系梁。僅適用于層數(shù)小、風力很小的非地震區(qū)的建筑。
3.縱橫兩個方向均為框架的框架結構。適用于任何情況,有抗震設防要求時,必須采用這種結構布置。
(三)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
1.兩個主軸方向的框架結構的抗側剛度宜基本相同。
2.柱宜采用方形斷面,斷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300mm,圓形直徑不宜小于350mm,斷面長邊與短邊之比不宜大于3.
3.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即柱凈高與截面的高度之比宜大于4.
4.柱軸壓比應滿足《抗規(guī)》GB50011-2001表6.3.7的限值。
5.柱的截面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滿足表4-1的要求。
6.梁的截面尺寸寬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7.采用梁寬大于柱寬的扁梁時,樓板應現(xiàn)澆,梁中線宜與柱中線重合,扁梁應雙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級框架結構。采梁的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并滿足有關撓度和裂縫寬度的規(guī)定。
bb≤2bc
bb≤bc+hb
16d≤hb
式中bc——柱截面寬度,圓形截面時取0.8柱直徑;
bb、hb——分別為扁梁截面寬度和高度;
d——柱縱筋直徑。
8.框架梁梁端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大于2.5%.且考慮在受壓區(qū)鋼筋的作用下梁端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于0.25,二、三級不應大于0.35.
9.框架梁、柱端部應設箍筋加密區(qū),箍筋加密。
10.框架結構中的填充墻及隔墻與主體結構應有可靠連接,當不能重合時,其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寬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