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損益分歧點基準法(即損益平衡點或收支平衡點。指在單位產(chǎn)品價格一定的條件下與產(chǎn)品制造和銷售及管理費用相等的銷貨額,或者說達到這一銷貨額的產(chǎn)品銷售數(shù)量。也可概括為公司利潤為零時的銷貨額或銷售量。
銷售收入=制造成本+銷售及管理費用
如果將制造成本和銷售成本及管理費用劃分為固定費用(也稱固定成本、是指不隨生產(chǎn)量多少而增減的費有用,如折舊費、房租、間接人工費用等)和變動費用(也稱變動成本,是指隨產(chǎn)銷數(shù)量變動而增減的費用,如材料費、保管費、直接人工費等)。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為便于表達,上式各因式可用符號表示。P—單位產(chǎn)品售價;V—單位產(chǎn)品變動成本;F—固定成本;
X—產(chǎn)量或銷售量。損益分歧點可用代表式表示為:PX=F+VX
在損益分歧點所要達到的銷售量為:X=F/(P-V),式中,P-V為每單位產(chǎn)品邊際利益。
每單位產(chǎn)品的邊際利益除以每單位的產(chǎn)品價格,為邊際利益率=(P-V)/ P
以銷售金額表示的損益分歧點,用公式表示為:
損益分歧點之銷售額=固定成本 / 邊際利益率,PX=F/(P-V)/ P = PF /(P-V)
損益分歧點基準法可應(yīng)用于三種目的:以損益分歧點為基準,(1)計算一定人工成本總額下的損益分歧點之銷售額及薪酬支付的限高。(2)計算損益分歧點之上危險盈利點所應(yīng)達到的銷貨額,并繼而推算出薪支付的可能限度,即可能人工費用率。(3)計算出損益分歧點之上剩余額保留點之銷貨額,并進而推算出人工費用支付的適當限度,即合理人工費用率(也稱之為安全人工費用率)。
銷售收入=制造成本+銷售及管理費用
如果將制造成本和銷售成本及管理費用劃分為固定費用(也稱固定成本、是指不隨生產(chǎn)量多少而增減的費有用,如折舊費、房租、間接人工費用等)和變動費用(也稱變動成本,是指隨產(chǎn)銷數(shù)量變動而增減的費用,如材料費、保管費、直接人工費等)。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為便于表達,上式各因式可用符號表示。P—單位產(chǎn)品售價;V—單位產(chǎn)品變動成本;F—固定成本;
X—產(chǎn)量或銷售量。損益分歧點可用代表式表示為:PX=F+VX
在損益分歧點所要達到的銷售量為:X=F/(P-V),式中,P-V為每單位產(chǎn)品邊際利益。
每單位產(chǎn)品的邊際利益除以每單位的產(chǎn)品價格,為邊際利益率=(P-V)/ P
以銷售金額表示的損益分歧點,用公式表示為:
損益分歧點之銷售額=固定成本 / 邊際利益率,PX=F/(P-V)/ P = PF /(P-V)
損益分歧點基準法可應(yīng)用于三種目的:以損益分歧點為基準,(1)計算一定人工成本總額下的損益分歧點之銷售額及薪酬支付的限高。(2)計算損益分歧點之上危險盈利點所應(yīng)達到的銷貨額,并繼而推算出薪支付的可能限度,即可能人工費用率。(3)計算出損益分歧點之上剩余額保留點之銷貨額,并進而推算出人工費用支付的適當限度,即合理人工費用率(也稱之為安全人工費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