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回憶那個業(yè)已模糊的申城二月,就像隔著玻璃在看一個標(biāo)本,被時光釘死在過去里,可以看到像雪片般飛舞的陽光,仿佛還可以觸摸鐘塔后那藍(lán)得異樣的天,然而那片天空下的我,早已不再是我。我還留在那里,我已經(jīng)離開。
獲獎對我而言,本就是太遙遠(yuǎn)的事。當(dāng)初把信投進(jìn)郵箱,幾乎無望到不屑于祈禱。成長就是一個夢想凋零的過程,不斷地希望然后失望,走到失望的終點,發(fā)現(xiàn)不是絕望,而是冷漠,是無所謂。
也還偷偷保留了一點小小的希望,像偷糖果的小孩,就算糖遲早會化掉,起碼還能嘗到埋下一個秘密的甜。所以當(dāng)我卑微地坐在上海青松城的禮堂里,坐在來自天南地北的俊男才女中間,坐在那些有著可怕頭銜的大學(xué)教授或者招生辦主任后面的時候,我不過是在靜靜地等候失落——等待糖徹底融化的那一刻。我以為會像去年一樣,我以為不會可能,我以為我可以裝得很無所謂??墒悄莻€人開始報“浙江”的時候,我的心開始緊縮、狂跳。第一個,不是;第二個,也不是;第三個,還沒報完……聽到“金華第一中學(xué)”,坐在身邊的媽媽就緊緊抱住我。被糖融化的我突然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似乎應(yīng)該談?wù)勎覍懽鞯目捶?。但對于語文,我無法妄談什么;對于文字,我更沒有權(quán)力說些什么。可是沒有誰能比我更感激文字,她帶給我的要比我所能給她的多得多。我只能與大家分享我對文字的感受。我曾在一篇叫《蝶戀》的小說里寫過:
安夏喜歡文字,她相信只有文字才能如此從容地濾去世俗的雜質(zhì)。她喜歡情緒緩緩沉淀在紙上,然后心境一片澄明的感覺。她喜歡文字里的那些起落,那些波瀾,那些一圈一圈蕩開去的漣漪。她喜歡在A4紙上一行一行斜斜地寫下去,直到紙的某個角落寫滿她的小小的字,再換個角落繼續(xù)寫。是一種堆砌世界的奇妙感覺,那個世界零碎卻又完整。她不喜歡在稿紙或是筆記本上寫,怕看到那些弱小可憐的文字被一個個隔離監(jiān)禁,更怕那些冠冕堂皇的獄卒一樣的人物檢視犯人般地審視她的柔若無骨的囚徒。因此,在她的作業(yè)本和試卷上,她的小小的字都密密地擠在一起,像是怕一旦落單就會被烙上紅印。她希望她的字可以大方一點微笑一點,起碼該有點骨氣,可以堂堂正正地站直在紙上讓人看。可她紙上的字不過是照著她心里的樣子直接描下來的。而她心里的字,又怎禁得起他人淡漠的目光。
涂滿幾張白紙后,安夏再把她的字一個個鍵到電腦里去。她當(dāng)然知道這樣很笨。她滿可以直接在電腦上碼字,省很多紙、筆油和力氣。
可是當(dāng)她面對Word雪白頁面的時候,她的腦海便也像屏幕一樣雪白。因此她不得不先寫在紙上。只有紙上的字是她的,完完全全是她的,清晰,真實,可以用手觸摸。屏幕上的字,總給她一種浮在空中的虛幻感,不像是自己的??伤埳系淖植⊥嵬岬囊姴坏萌耍坏么蛞槐?,讓她的字可以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成隊列,在一塊玻璃后面筆挺地站好。那些整齊筆挺的字從屏幕后嘲笑似的望著她。
安夏不完全是我,但上面的描述就是我與文字初識時的感覺,很真實的心境。懷著一點淡淡的憂傷往下寫。那時寫東西不急于發(fā)表,也不以之示人,沒有功利心。就是喜歡,純粹的喜歡,而已。
后來開始有點“功利心”的時候,就開始——用個貶義詞——尋章摘句。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積累。看到一段文字,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就忍不住感動,溢淚,于是急于把它們記下來。我讀《紅樓夢》的時候,手里沒筆就讀不下去。有些詞語實在太有意蘊太有感覺了,不記下來簡直是個罪過。寫在筆記本上,反復(fù)吟哦把玩,然后,你就會忍不住要用它。開始追求華美的文辭。有一次收到一份樣刊,我的文章后還附有編輯評語,說語言華美,但用詞過于生僻。我忍不住想笑:都是從曹雪芹先生那里學(xué)來的,能不生僻嗎?我不知道堆砌詞藻是不是件好事,但我知道有位作家曾說過:少年學(xué)寫作,可以追求華藻麗句,這對扎實寫作功底是有好處的;時間久了,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自然會回歸樸實并且走向成熟。
對于應(yīng)試,我實在很難給出什么建議。應(yīng)試作文從不是我的強(qiáng)項。我徹底厭惡那種名人小傳式的應(yīng)考作文,又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八百字,只夠我寫一個開頭。我始終相信,文字只有在需要表達(dá)的時候才是有價值的。同一篇小說里,我寫過:
她的記憶是那樣零碎不堪,以至每次她想稍稍梳理一下的時候,記憶的珠鏈便驀地斷開,大大小小紅紅綠綠的珠子嘩地一下全散落在地上,然后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逃散開去,回過頭恥笑安夏氣急敗壞的樣子。安夏從來就不能追上它們。
追不上它們,于是試著用筆來捕捉它們,記述它們?;貞洺恋?,感動沉淀,于是有了文字。
我前面說過,我不屑祈禱。
但感謝上蒼,他還教會我許愿。
在高中,我許下過三個愿望。第一個愿望是去上海參加復(fù)賽,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第二個愿望是高中階段在《萌芽》上發(fā)表一篇文章。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望,曾有一段時間我每周都堅持不懈地給《萌芽》投稿,好久,什么回音都沒有。我以為不可能了,可是就在我告訴自己等上了大學(xué)再來實現(xiàn)這個愿望的時候,我在車站等車無聊,買了一本《萌芽》。我打開,愣住,眼淚幾乎要掉下來——《半個世界下雨》,我去年三月寫的文章,在今年《萌芽》三月號上發(fā)表了。我以為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我以為永遠(yuǎn)都只能是愿望的愿望,居然實現(xiàn)了,并且實現(xiàn)得那么圓滿、那么徹底,幾乎讓我相信冥冥之中真的有個上蒼,讓我相信,夢想不會永遠(yuǎn)只是夢想。
第三個愿望,我已經(jīng)許下了。我知道,她在那里,她就在那里,等我實現(xiàn)她。
對高一高二的學(xué)弟學(xué)妹們,癡長一歲,容許我告訴你們,也許有些事,確實是不可能的,至少看起來如此,但只要那里有你的路,你就必須去努力,去爭取。因為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獲獎對我而言,本就是太遙遠(yuǎn)的事。當(dāng)初把信投進(jìn)郵箱,幾乎無望到不屑于祈禱。成長就是一個夢想凋零的過程,不斷地希望然后失望,走到失望的終點,發(fā)現(xiàn)不是絕望,而是冷漠,是無所謂。
也還偷偷保留了一點小小的希望,像偷糖果的小孩,就算糖遲早會化掉,起碼還能嘗到埋下一個秘密的甜。所以當(dāng)我卑微地坐在上海青松城的禮堂里,坐在來自天南地北的俊男才女中間,坐在那些有著可怕頭銜的大學(xué)教授或者招生辦主任后面的時候,我不過是在靜靜地等候失落——等待糖徹底融化的那一刻。我以為會像去年一樣,我以為不會可能,我以為我可以裝得很無所謂??墒悄莻€人開始報“浙江”的時候,我的心開始緊縮、狂跳。第一個,不是;第二個,也不是;第三個,還沒報完……聽到“金華第一中學(xué)”,坐在身邊的媽媽就緊緊抱住我。被糖融化的我突然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似乎應(yīng)該談?wù)勎覍懽鞯目捶?。但對于語文,我無法妄談什么;對于文字,我更沒有權(quán)力說些什么。可是沒有誰能比我更感激文字,她帶給我的要比我所能給她的多得多。我只能與大家分享我對文字的感受。我曾在一篇叫《蝶戀》的小說里寫過:
安夏喜歡文字,她相信只有文字才能如此從容地濾去世俗的雜質(zhì)。她喜歡情緒緩緩沉淀在紙上,然后心境一片澄明的感覺。她喜歡文字里的那些起落,那些波瀾,那些一圈一圈蕩開去的漣漪。她喜歡在A4紙上一行一行斜斜地寫下去,直到紙的某個角落寫滿她的小小的字,再換個角落繼續(xù)寫。是一種堆砌世界的奇妙感覺,那個世界零碎卻又完整。她不喜歡在稿紙或是筆記本上寫,怕看到那些弱小可憐的文字被一個個隔離監(jiān)禁,更怕那些冠冕堂皇的獄卒一樣的人物檢視犯人般地審視她的柔若無骨的囚徒。因此,在她的作業(yè)本和試卷上,她的小小的字都密密地擠在一起,像是怕一旦落單就會被烙上紅印。她希望她的字可以大方一點微笑一點,起碼該有點骨氣,可以堂堂正正地站直在紙上讓人看。可她紙上的字不過是照著她心里的樣子直接描下來的。而她心里的字,又怎禁得起他人淡漠的目光。
涂滿幾張白紙后,安夏再把她的字一個個鍵到電腦里去。她當(dāng)然知道這樣很笨。她滿可以直接在電腦上碼字,省很多紙、筆油和力氣。
可是當(dāng)她面對Word雪白頁面的時候,她的腦海便也像屏幕一樣雪白。因此她不得不先寫在紙上。只有紙上的字是她的,完完全全是她的,清晰,真實,可以用手觸摸。屏幕上的字,總給她一種浮在空中的虛幻感,不像是自己的??伤埳系淖植⊥嵬岬囊姴坏萌耍坏么蛞槐?,讓她的字可以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成隊列,在一塊玻璃后面筆挺地站好。那些整齊筆挺的字從屏幕后嘲笑似的望著她。
安夏不完全是我,但上面的描述就是我與文字初識時的感覺,很真實的心境。懷著一點淡淡的憂傷往下寫。那時寫東西不急于發(fā)表,也不以之示人,沒有功利心。就是喜歡,純粹的喜歡,而已。
后來開始有點“功利心”的時候,就開始——用個貶義詞——尋章摘句。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積累。看到一段文字,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就忍不住感動,溢淚,于是急于把它們記下來。我讀《紅樓夢》的時候,手里沒筆就讀不下去。有些詞語實在太有意蘊太有感覺了,不記下來簡直是個罪過。寫在筆記本上,反復(fù)吟哦把玩,然后,你就會忍不住要用它。開始追求華美的文辭。有一次收到一份樣刊,我的文章后還附有編輯評語,說語言華美,但用詞過于生僻。我忍不住想笑:都是從曹雪芹先生那里學(xué)來的,能不生僻嗎?我不知道堆砌詞藻是不是件好事,但我知道有位作家曾說過:少年學(xué)寫作,可以追求華藻麗句,這對扎實寫作功底是有好處的;時間久了,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自然會回歸樸實并且走向成熟。
對于應(yīng)試,我實在很難給出什么建議。應(yīng)試作文從不是我的強(qiáng)項。我徹底厭惡那種名人小傳式的應(yīng)考作文,又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八百字,只夠我寫一個開頭。我始終相信,文字只有在需要表達(dá)的時候才是有價值的。同一篇小說里,我寫過:
她的記憶是那樣零碎不堪,以至每次她想稍稍梳理一下的時候,記憶的珠鏈便驀地斷開,大大小小紅紅綠綠的珠子嘩地一下全散落在地上,然后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逃散開去,回過頭恥笑安夏氣急敗壞的樣子。安夏從來就不能追上它們。
追不上它們,于是試著用筆來捕捉它們,記述它們?;貞洺恋?,感動沉淀,于是有了文字。
我前面說過,我不屑祈禱。
但感謝上蒼,他還教會我許愿。
在高中,我許下過三個愿望。第一個愿望是去上海參加復(fù)賽,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第二個愿望是高中階段在《萌芽》上發(fā)表一篇文章。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望,曾有一段時間我每周都堅持不懈地給《萌芽》投稿,好久,什么回音都沒有。我以為不可能了,可是就在我告訴自己等上了大學(xué)再來實現(xiàn)這個愿望的時候,我在車站等車無聊,買了一本《萌芽》。我打開,愣住,眼淚幾乎要掉下來——《半個世界下雨》,我去年三月寫的文章,在今年《萌芽》三月號上發(fā)表了。我以為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我以為永遠(yuǎn)都只能是愿望的愿望,居然實現(xiàn)了,并且實現(xiàn)得那么圓滿、那么徹底,幾乎讓我相信冥冥之中真的有個上蒼,讓我相信,夢想不會永遠(yuǎn)只是夢想。
第三個愿望,我已經(jīng)許下了。我知道,她在那里,她就在那里,等我實現(xiàn)她。
對高一高二的學(xué)弟學(xué)妹們,癡長一歲,容許我告訴你們,也許有些事,確實是不可能的,至少看起來如此,但只要那里有你的路,你就必須去努力,去爭取。因為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