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嘆:三分錢出賣一名高考生

字號:

高考剛剛結束,考生的個人信息立刻成為“緊俏商品”,被人在網上叫賣,每名考生的信息以3分錢的價格兜售。昨日,記者在網上聯(lián)系到四處兜售考生信息的“信息員”,因他“有關系”,手里有4萬條青島考生的個人信息,售價僅為1200元。經記者證實,這些考生名單居然基本都是準確的。
     莫名接到招生電話
     “我兒子昨天才參加完高考,今天居然有人打電話來讓報考他們學校?!币活^霧水的郝先生打電話告訴記者,他兒子今年參加了高考,可一早就有人撥通他的手機,這名操著南方口音的男子稱自己是一家高校的招生人員,建議郝先生讓兒子報他們學校?!拔覀兲顚懙膫€人信息都在教育部門,你怎么會知道我的手機號和孩子的情況?”郝先生有些生氣地質問對方。
     考生信息遭販賣
     對方毫不掩飾地告訴郝先生,他們是向網上的“信息員”購買的考生個人信息,不但有考生姓名和家長手機號,甚至連考生的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家庭電話、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信息都知道?!翱忌畔儆趥€人隱私,怎么能在網上公開出售呢?”郝先生認為,孩子在學校填寫過很多表格,他懷疑就是這些表格中的信息,從某一渠道泄露出去了,“不然他們怎么會知道學生那么詳細的資料”。
     “錄取組”出賣同行
     記者從網上搜索“出售2010年高考信息”,發(fā)現一個網名為“錄取組”的人在某網站上推銷考生信息?!颁浫〗M”自我介紹稱:手里有深圳、山東、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信息,并留有QQ號。記者通過QQ將對方加為好友。當記者直截了當地詢問是否有青島的考生信息時,“錄取組”居然警覺地質問:“你是記者?”“錄取組”稱,由于近日許多媒體曝光網上銷售考生信息,他們非常警惕?!八懔耍L聲緊,這個買賣我不想做,給你其他同行的QQ號,你問他們?!薄颁浫〗M”發(fā)給記者5個QQ號碼。記者逐一與對方聯(lián)系發(fā)現,這些網上兜售考生信息者的昵稱都非常直白:“教育服務”、“考生信息”、“落榜生資源”、“高考名單”、“高考名錄”,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從事何種交易。
     10分鐘搞到青島考生信息
     記者向對方逐一發(fā)出“有沒有2010年青島考生信息”的詢問,5名信息兜售者立刻回帖表示:“暫時沒有”。記者轉而在網上查找其他線索。沒想到10分鐘后,“高考名單”再次回帖稱,他弄到了2010年的青島考生信息,“4萬條”1200元就賣。記者“稱贊”他“有本事”,對方立即與記者放心交談起來。“高考名單”稱,他周圍的朋友都是從事“這一行”的,聽說記者要買青島的考生信息,他剛從“同行”那里弄到。
     免費送上100名考生信息
     “畢竟是一手信息,價格要高一些?!薄案呖济麊巍狈Q,這些考生信息都是從教委的“內部人”那里得到的,“處理關系就得交好幾萬元?!倍疫@些信息只能賣幾次,時間越往后知道的人越多,就不值錢了。當記者對考生信息真?zhèn)翁岢鲑|疑時,“高考名單”立即向記者發(fā)來40多條考生信息。記者留意到,收到的這些信息為膠州、膠南、城陽、萊西等區(qū)市的考生?!岸际墙紖^(qū)的,有沒有市南、市北、四方的?”見記者有些懷疑,“高考名單”立刻大方地發(fā)來60多條市內四區(qū)的考生信息。記者看到,發(fā)過來的考生信息是標準的Excel文件,上面包括考生姓名、入學考試號、身份證號、注冊學號、家庭住址、監(jiān)護人姓名、聯(lián)系電話等詳細信息?!案呖济麊巍彪S后給記者發(fā)來銀行賬號,稱款到就通過QQ發(fā)全部名單。
     電話證實信息很準確
     “??!你怎么知道我的電話?”記者從100多個考生信息隨機撥打了10個聯(lián)系電話,以證實信息是否準確。對方得知記者意圖后,吃驚狀態(tài)幾乎如出一轍。“不可能啊,孩子的信息都是在學校填寫的,怎么這么快就成了商品了。”家住華陽路的張先生說,他女兒曾在一些社會上的輔導班填寫過相關信息,但都沒有這么詳細?!斑@么詳細的個人信息很可能是從相關部門的某些渠道流出來的?!睆埾壬粷M地說。
     各方說法
     家長:信息“滿天飛”令人擔憂
     膠南市的考生家長姜先生表示,網上能這么容易買到考生信息,他感到非常擔憂?!叭绻胁环ǚ肿永眠@些信息詐騙,很難說會沒有家長不上當。”張先生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嚴查信息來源,保護考生的隱私。
     律師:非法銷售個人信息將獲罪
     山東華魯律師事務所隋思玉律師告訴記者,2009年我國刑法已新加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但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只能是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如果在網站上出售個人信息的是上述人員,情節(jié)嚴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責任。因網站審查不嚴,其公布的個人信息使當事人遭受了損失,當事人也可向網站追討民事賠償。對販售個人信息的人員,法律目前還沒有明確規(guī)定。
     警方:提防假錄取通知書騙錢
     四方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民警告訴記者,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考生信息,有可能會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通知考生將學雜費匯入某銀行賬號。民警提醒考生家長,收到錄取通知后先不要急于匯款,應對通知書的真?zhèn)芜M行識別??忌玫酵ㄖ獣螅傻卿浭≌猩荚囆畔⒕W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確定與通知書是否一致。發(fā)現偽造錄取通知書可向公安機關報警。
     法規(guī)
     《刑法》第253條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guī)定處罰?!变N售個人信息受審
     據《新京報》6月9日報道,北京某通訊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某等5人被控涉嫌非法提供、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在朝陽法院受審。被告承認,曾將客戶的通話時間、主叫號碼、被叫號碼等各種個人信息,以郵件的方式發(fā)給“中間人”,再轉給調查公司的人。一名被告提供過100多個手機號碼的信息,獲得“辛苦費”2萬多元。檢方認為,此案中多名嫌疑人可以量刑3年左右,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提出指控。由于案情復雜,庭審共進行了6個多小時。法院表示,將擇日對此案進行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