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考點:動產物權指示交付

字號:

1.指示交付的含義。指示交付,又稱返還請求權的讓與,是指讓與動產物權的時候,如果讓與人的動產由第三人占有,讓與人可以將其享有的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給受讓人,以代替現(xiàn)實交付。舉例說明,甲將自己的自行車出租給乙使用,租期一個月,租賃期未滿之時,甲又將該自行車出售給丙,由于租期未滿,自行車尚由乙合法使用,此時為使得丙享有對該自行車的所有權,甲應當將自己享有的針對乙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轉讓給丙以代替現(xiàn)實交付。
    2.指示交付適用的情形及“第三人”的范圍。關于本條所規(guī)定的指示交付,其邏輯上的前提是,動產物權的讓與人對其所轉讓的標的不享有物理意義上直接占有和直接控制的可能,出讓人無法通過現(xiàn)實交付的方式使得動產物權得以變動。因此才有本條指示交付適用的余地。條文中的“第三人”即指能夠對轉讓標的(動產)進行物理意義上直接占有和直接控制的一方,例如前例中根據(jù)租賃或者借用協(xié)議而占有自行車的乙,或者根據(jù)保管合同、動產質押協(xié)議等而占有動產的保管人、質權人等等,都可以成為本條所規(guī)定的“第三人”。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利用提單、倉單等證券進行動產物權變動時,接受貨物而簽發(fā)提單或者倉單的承運人或者倉儲保管人都可能成為本條中的“第三人”。除去這一類基于合同等關系而產生的能夠對動產進行直接占有和控制的“第三人”外,還有一類“第三人”,也在本條的適用范圍之內,即不具備法律上的正當原因而占有動產的無權占有人。例如甲將自己收藏的古董出售給乙,買賣合同達成時甲不知該古董已被丙盜去,甲此時只能向乙轉讓他對于丙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來代替實際交付,而丙即是本條所指的“第三人”。
    3.讓與人所讓與的返還請求權的性質。指示交付中讓與人所讓與的返還請求權,屬于債權請求權,還是物權請求權,學術界的爭論比較激烈。因為指示交付的邏輯前提是,被出讓的動產不在出讓人手中,而是被第三人直接占有和控制。而第三人對動產的占有又可大體分為兩種:一種為基于租賃或者質權合同等關系而發(fā)生的有權占有;另一種為沒有正當法律依據(jù)的無權占有。因此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的權利,也因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性質上的差別而有不同。
    4.指示交付的公示力。指示交付中,第三人對動產的實際占有和控制關系并未發(fā)生改變,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只是發(fā)生無形的返還請求權的轉移,無論該返還請求權的轉移是否采取特定的形式都無法向外界展現(xiàn)物權的變動,因此此種交付方法的公示作用較弱,但由于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因此對交易安全并未有太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