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文本
實務公告 1000—1:內部審計章程
解釋《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000 條標準 相關標準:第 1000 條標準宗旨、權力和職責
內部審計活動的宗旨、權力和職責應在章程中進行正式的界定,這樣的界定應與《標準》 保持一致,并須經(jīng)董事會批準。
本實務公告性質
在采納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時,內部審計師應考慮以下建議。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開展 審計業(yè)務可能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是否遵守實務公告由審 計師自行選擇決定。
1.內部審計部門的宗旨、權力和職責應在章程中進行確定。審計執(zhí)行主管應征得高級 管理層對章程的批準以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相關的治理機構對章程的認可。章程應該(1) 確定內部審計活動在機構中的地位;(2)授權審計人員接觸與開展審計工作相關的記錄、人 員和實物財產(chǎn);(3)規(guī)定內部審計活動的范圍。
2.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應該以書面形式存在。書面聲明使審計師得以將章程正式提交 管理層審批,并交董事會認可。它還有助于定期評估內部審計活動的宗旨、權力和職責的充 分性。在機構的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中,提供一份包括內部審計活動章程的正式書面文件是 很關鍵的。應該確定并宣傳這些宗旨、權力和職責,以確立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并為管理層 和董事會提供評價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的依據(jù)。如果出現(xiàn)問題,章程也能提供與管理層和 董事會達成的關于內部審計活動在機構中作用和職責的正式書面協(xié)議。
3.審計執(zhí)行主管應該定期評價章程中所規(guī)定的宗旨、權力和職責,評價其是否還足以 使內部審計活動實現(xiàn)其目標。這種定期評價的結果必須通報給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
實務公告 1000.C1—1:內部審計師開展咨詢活動的原則
解釋《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000.C1 條標準
相關標準:第 1000.C1 條標準(咨詢實施標準草案于 2001 年 5 月 1 日公布實施,8 月 31 日 修改完畢)目前是:章程中應對向本機構和第三方的咨詢服務的性質加以定義。 此實務公告性質
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 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 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機構實現(xiàn)它的目標。”這就提醒內部審計師屬性標準與工作標準 對開展保證與咨詢審計業(yè)務的內部審計師都適用。
本公告的重點是所有的咨詢審計業(yè)務中要考慮到的一般情況。咨詢審計業(yè)務包括書面協(xié) 議規(guī)定的正式的咨詢業(yè)務,還包括諸如參與常務或臨時性的管理委員會或項目小組等咨詢活 動。要求內部審計師運用專業(yè)判斷,確定在不同情況下本公告中的指導的適用范圍。一些特 別的咨詢審計業(yè)務,例如參與到收購或兼并交易中時,或在一些緊急性的審計業(yè)務中,例如 災害恢復活動,就要求不能按常規(guī)的或規(guī)定的程序來開展咨詢審計業(yè)務。
在開展咨詢審計業(yè)務時,內部審計師應考慮到以下指導性原則。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開展審計業(yè)務可能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內部審計師應格外注意,確定管理層與委員會是否了解和同意開展咨詢服務必須的理念、操作方針以及報告過程。 是否遵守實務公告由審計師自行選擇決定。
1.內部審計活動的價值主張——內部審計部門的價值主張在所有以適應該機構文化與 資源的方式雇傭內部審計師的機構內都會得到實現(xiàn)。價值主張在內部審計定義中有所體現(xiàn), 它包括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在治理、風險與控制領域內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方法為機 構增加價值。
2.與內部審計定義保持一致——每種內部審計部門都應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評估方 法。這些服務總體上可分為兩類:保證服務與咨詢服務。但是,這些服務還可以包括與內部 審計的廣義定義相一致的、新興的增值型服務。
3.保證與咨詢服務之外的審計活動——內部審計提供的服務不止一種。保證與咨詢服 務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審計服務,(比如,調查以及非審計性質的工作)多 數(shù)的審計服務既包含保證活動,也包含咨詢活動。
4.保證與咨詢之間的相互關系——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豐富了增值型的內部審計的內 容。咨詢服務通常是由保證服務直接產(chǎn)生的,但同時應認識到,咨詢審計業(yè)務也可能衍生出 保證服務。
5.通過內部審計章程賦予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咨詢服務的權力——在傳統(tǒng)意義上,內部 審計師開展的內部審計服務有以下多種形式:對體系建立過程中的控制的分析、對安全產(chǎn)品 的分析、與工作小組一起分析運營情況并提出建議等。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應授權內部審 計部門開展其他一些服務,只要這些服務不引起利益沖突,也不影響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委 員會的責任。這樣的授權應在內部審計章程中反映出來。
6.客觀性——審計師通過開展咨詢服務,可能會對與保證性審計業(yè)務有關的工作程序 或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咨詢服務也不一定損害審計師或內部審計部門的客觀性。內部審計 不起管理決策作用。是否采納或實施內部審計咨詢服務所提出的建議由管理層決定。因此, 管理層的決策不應損害內部審計的客觀性。
7.內部審計提供咨詢服務的基礎——許多咨詢服務都是保證服務與調查服務的自然延 伸,它們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建議、分析或評估。由于以下原因,內部審計活動開展此種 咨詢服務享有獨特優(yōu)勢,即:(1)內部審計部門遵守客觀性標準;(2)它對機構的程序、 風險及戰(zhàn)略有全面的了解。
8.基本信息的傳達——內部審計的首要存在價值是給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提供保 證服務。如果隱瞞審計執(zhí)行主管(CAE)認為應向高級行政官及董事會董事進行傳達的信息, 就無法開展咨詢工作。應該根據(jù)這種條件來理解所有咨詢工作。
9.機構所理解的咨詢工作的原則——對于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機構必須制定一些被 機構內全體成員所了解的基本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應該在審計委員會通過的章程中體現(xiàn)出來,并 在機構內進行公布。
10.正式的咨詢業(yè)務——管理層經(jīng)常聘請外部顧問,開展正式的、時間跨度很長的咨詢 工作。但是,機構會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部門擁有完成某些正式的咨詢任務的獨特優(yōu)勢。
11.審計執(zhí)行主管的職責——咨詢服務使審計執(zhí)行主管得以與管理層交換意見,解決一 些具體的管理問題。在此意見交換中,審計項目的廣度及時間范圍根據(jù)管理層的需要而靈活 安排。但是,審計執(zhí)行主管保留確定審計技術的特權,并且在審計結果的性質和重大性程度 足以給機構帶來重大風險時,審計執(zhí)行主管保留向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成員報告的權 利。
12.解決沖突或新問題的標準——內部審計師的首要責任是當好內部審計師。因此,在 開展各項服務的過程中,內部審計師遵循 IIA 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及《內部審計實務標準》
中的屬性標準與工作標準。所有不可預見的沖突或活動都應按照《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及《標準》來解決。
實務公告 1000—1:內部審計章程
解釋《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000 條標準 相關標準:第 1000 條標準宗旨、權力和職責
內部審計活動的宗旨、權力和職責應在章程中進行正式的界定,這樣的界定應與《標準》 保持一致,并須經(jīng)董事會批準。
本實務公告性質
在采納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時,內部審計師應考慮以下建議。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開展 審計業(yè)務可能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是否遵守實務公告由審 計師自行選擇決定。
1.內部審計部門的宗旨、權力和職責應在章程中進行確定。審計執(zhí)行主管應征得高級 管理層對章程的批準以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相關的治理機構對章程的認可。章程應該(1) 確定內部審計活動在機構中的地位;(2)授權審計人員接觸與開展審計工作相關的記錄、人 員和實物財產(chǎn);(3)規(guī)定內部審計活動的范圍。
2.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應該以書面形式存在。書面聲明使審計師得以將章程正式提交 管理層審批,并交董事會認可。它還有助于定期評估內部審計活動的宗旨、權力和職責的充 分性。在機構的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中,提供一份包括內部審計活動章程的正式書面文件是 很關鍵的。應該確定并宣傳這些宗旨、權力和職責,以確立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并為管理層 和董事會提供評價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的依據(jù)。如果出現(xiàn)問題,章程也能提供與管理層和 董事會達成的關于內部審計活動在機構中作用和職責的正式書面協(xié)議。
3.審計執(zhí)行主管應該定期評價章程中所規(guī)定的宗旨、權力和職責,評價其是否還足以 使內部審計活動實現(xiàn)其目標。這種定期評價的結果必須通報給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
實務公告 1000.C1—1:內部審計師開展咨詢活動的原則
解釋《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000.C1 條標準
相關標準:第 1000.C1 條標準(咨詢實施標準草案于 2001 年 5 月 1 日公布實施,8 月 31 日 修改完畢)目前是:章程中應對向本機構和第三方的咨詢服務的性質加以定義。 此實務公告性質
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 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 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機構實現(xiàn)它的目標。”這就提醒內部審計師屬性標準與工作標準 對開展保證與咨詢審計業(yè)務的內部審計師都適用。
本公告的重點是所有的咨詢審計業(yè)務中要考慮到的一般情況。咨詢審計業(yè)務包括書面協(xié) 議規(guī)定的正式的咨詢業(yè)務,還包括諸如參與常務或臨時性的管理委員會或項目小組等咨詢活 動。要求內部審計師運用專業(yè)判斷,確定在不同情況下本公告中的指導的適用范圍。一些特 別的咨詢審計業(yè)務,例如參與到收購或兼并交易中時,或在一些緊急性的審計業(yè)務中,例如 災害恢復活動,就要求不能按常規(guī)的或規(guī)定的程序來開展咨詢審計業(yè)務。
在開展咨詢審計業(yè)務時,內部審計師應考慮到以下指導性原則。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開展審計業(yè)務可能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內部審計師應格外注意,確定管理層與委員會是否了解和同意開展咨詢服務必須的理念、操作方針以及報告過程。 是否遵守實務公告由審計師自行選擇決定。
1.內部審計活動的價值主張——內部審計部門的價值主張在所有以適應該機構文化與 資源的方式雇傭內部審計師的機構內都會得到實現(xiàn)。價值主張在內部審計定義中有所體現(xiàn), 它包括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在治理、風險與控制領域內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方法為機 構增加價值。
2.與內部審計定義保持一致——每種內部審計部門都應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評估方 法。這些服務總體上可分為兩類:保證服務與咨詢服務。但是,這些服務還可以包括與內部 審計的廣義定義相一致的、新興的增值型服務。
3.保證與咨詢服務之外的審計活動——內部審計提供的服務不止一種。保證與咨詢服 務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審計服務,(比如,調查以及非審計性質的工作)多 數(shù)的審計服務既包含保證活動,也包含咨詢活動。
4.保證與咨詢之間的相互關系——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豐富了增值型的內部審計的內 容。咨詢服務通常是由保證服務直接產(chǎn)生的,但同時應認識到,咨詢審計業(yè)務也可能衍生出 保證服務。
5.通過內部審計章程賦予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咨詢服務的權力——在傳統(tǒng)意義上,內部 審計師開展的內部審計服務有以下多種形式:對體系建立過程中的控制的分析、對安全產(chǎn)品 的分析、與工作小組一起分析運營情況并提出建議等。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應授權內部審 計部門開展其他一些服務,只要這些服務不引起利益沖突,也不影響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委 員會的責任。這樣的授權應在內部審計章程中反映出來。
6.客觀性——審計師通過開展咨詢服務,可能會對與保證性審計業(yè)務有關的工作程序 或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咨詢服務也不一定損害審計師或內部審計部門的客觀性。內部審計 不起管理決策作用。是否采納或實施內部審計咨詢服務所提出的建議由管理層決定。因此, 管理層的決策不應損害內部審計的客觀性。
7.內部審計提供咨詢服務的基礎——許多咨詢服務都是保證服務與調查服務的自然延 伸,它們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建議、分析或評估。由于以下原因,內部審計活動開展此種 咨詢服務享有獨特優(yōu)勢,即:(1)內部審計部門遵守客觀性標準;(2)它對機構的程序、 風險及戰(zhàn)略有全面的了解。
8.基本信息的傳達——內部審計的首要存在價值是給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提供保 證服務。如果隱瞞審計執(zhí)行主管(CAE)認為應向高級行政官及董事會董事進行傳達的信息, 就無法開展咨詢工作。應該根據(jù)這種條件來理解所有咨詢工作。
9.機構所理解的咨詢工作的原則——對于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機構必須制定一些被 機構內全體成員所了解的基本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應該在審計委員會通過的章程中體現(xiàn)出來,并 在機構內進行公布。
10.正式的咨詢業(yè)務——管理層經(jīng)常聘請外部顧問,開展正式的、時間跨度很長的咨詢 工作。但是,機構會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部門擁有完成某些正式的咨詢任務的獨特優(yōu)勢。
11.審計執(zhí)行主管的職責——咨詢服務使審計執(zhí)行主管得以與管理層交換意見,解決一 些具體的管理問題。在此意見交換中,審計項目的廣度及時間范圍根據(jù)管理層的需要而靈活 安排。但是,審計執(zhí)行主管保留確定審計技術的特權,并且在審計結果的性質和重大性程度 足以給機構帶來重大風險時,審計執(zhí)行主管保留向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成員報告的權 利。
12.解決沖突或新問題的標準——內部審計師的首要責任是當好內部審計師。因此,在 開展各項服務的過程中,內部審計師遵循 IIA 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及《內部審計實務標準》
中的屬性標準與工作標準。所有不可預見的沖突或活動都應按照《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及《標準》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