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擇校生比例要低于計劃數三成

字號:

本報訊(記者李莉)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監(jiān)察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審計署、新聞出版總署等七部委最近聯合下發(fā)了“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該“意見”規(guī)定,公辦高中擇校生比例要逐步降低直至全部取消。
    擇校生比例要低于計劃數三成
    根據文件要求,各地將繼續(xù)嚴格執(zhí)行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招收擇校生比例要嚴格控制在本校當年高中招生計劃數(不包括擇校生數)的30%以下,低于此比例的不得提高。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收取擇校費后一律不準再收取學費。有條件的地區(qū)要逐步降低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的比例和收費標準,直至全部取消。
    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免除學雜費
    文件要求各地嚴格執(zhí)行城市義務教育免學雜費政策,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按照當地公辦學校免除學雜費標準享受補助;對符合當地政府規(guī)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要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免除學雜費,不得以借讀費等名義亂收費。嚴格落實國家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yè)學生逐步免除學費,以及資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
    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免收學雜費和借讀費,嚴禁捐資助學與錄取學生掛鉤,嚴禁向學生收取與入學掛鉤的任何費用。學校接受的不與入學掛鉤的捐贈收入要全部納入學校預算,統一管理。
    禁以任何名義辦重點校重點班
    同時加快薄弱學校建設,建立和完善縣(區(qū))域內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改革公辦高中招生考試制度,積極推進和完善將優(yōu)質高中和中等職業(yè)學校部分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qū)域內初中的辦法;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督導機制和評價體系,嚴禁以任何名義舉辦重點校、重點班。
    服務性收費代收費必須非營利
    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必須堅持自愿和非營利原則,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及標準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不得將收費立項、標準制定權限層層下放,不得將教學管理范疇內應免費提供服務的事項、國家已明確規(guī)定納入公用經費開支或已明令禁止收取的項目列為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項目。要嚴格執(zhí)行收費公示制度,將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jiān)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除向學生收取作業(yè)本費、向自愿在學校就餐的學生收取伙食費外,不得再收取任何服務性收費、代收費。
    此外,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切實解決教輔材料散濫問題。嚴格規(guī)范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印刷和發(fā)行秩序,明確教輔材料出版、印刷、發(fā)行市場的準入門檻、管理重點、企業(yè)責任和處罰措施。嚴格控制教輔材料價格,切實解決“高定價低折扣”問題;重點整治侵權盜版和非法出版行為。
    今年中考擇校生仍納入計劃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上午透露,北京有關高中擇校生的相關政策將于近期出臺。
    按照市中招辦規(guī)定,今年本市中考擇校生計劃仍然納入招生計劃公示,嚴格執(zhí)行擇校生分數不低于學校正常錄取分數線20分、擇校生比例不超過學校招生計劃的18%、擇校費標準每名學生不超過3萬元的“三限”政策。
    部分示范校負責人表示,招收“三限生”本身并不合理。“擇校生”政策只是為滿足家長們擇校需求的一個過渡性政策。從前幾年情況看,“三限”生的分數只比正常招生低一兩分,卻要多交3萬元錢,對考生來說很不公平,應該取消“三限”名額。據了解,目前本市一些示范校已經將擇校生比例降低到13%或15%,平谷區(qū)今年將不再招收中考擇校生。取消高中擇校費后,平谷區(qū)每年可為全區(qū)中考學生節(jié)省近800萬元教育支出。據介紹,實行績效工資后,教師的工資和獎金都由政府買單,“捐資助學款”并不與教師收入掛鉤,所以取消“擇校生”以及其他非主流的收生途徑,并不會受到來自學校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