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師考試財務會計重點詳解(5)

字號:

資本結構
     1. 資本結構的概念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yè)各種長期資金籌集來源的構成和比例關系。
     衡量企業(yè)資本結構是否的標準:
     (1)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yè)為籌資所花費的代價最少;
     (2)籌集到的能供企業(yè)使用的資本最充裕。能夠確保企業(yè)長期經營和發(fā)展的需要;
     (3)股票市價上升,股東財富,企業(yè)總體價值;
     (4)企業(yè)的財務風險最小。
     的資本結構應當是在企業(yè)風臉和報酬相互平衡的基礎上求得的,這個資本結構不僅要使企業(yè)的股價,而且要使企業(yè)的資本成本最小。
     2.資本結構的決策分析。
     (1)每股收益分析(EPS分析)
     判斷資本結構合理與否,其一般方法是以分析每股收益的變化來衡量。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夠合理。每股收益的高低不僅受資本結構(由長期負債融資和權益融資構成)的影響,還受到銷售水平的影響,處理以上三者的關系,可以運用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的方法。
     每股收益分析是利用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進行的。
     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也稱籌資無差別點),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分析判斷在什么樣的銷售水平下適于采用何種資本結構 。
     式中:S——銷售額;
     VC——變動成本;
     F——固定成本;
     I——債券利息;
     T——所得稅率;
     N——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EBIT——息稅前利潤。
     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無論是采用負債融資,還是采用權益融資,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若以EPS1代表負債融資,以EPS2代表權益融資有:
     EPS1= EPS2
     在每股盈余無差別點上Sl=S2,則:
     的銷售額(S)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銷售額。
     (2)杠桿分析
     杠桿分析是指分析企業(yè)各種杠桿運用情況對企業(yè)息前稅前收益(EBIT)和每股收益(EPS)的影響,以及最終對企業(yè)資本結構決策的影響。
     主要的杠桿分析方法有經營杠桿系數分析、財務杠桿系數分析和復合杠桿系數分析。以下僅就財務杠桿系數分析做簡單介紹。
     財務風險是指全部資本中債務資本比率的變化帶來的風險。當債務資本比率較高時,投資者將負擔較多的債務成本,并經受較多的負債作用所引起的收益變動的沖擊,從而加大財務風險:反之,當債務資本比率較低時,財務風險就小。
    對財務杠桿進行計量的最常用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的運用會直接影響企業(yè)的稅后利潤和每股收益的大小,但不影響企業(yè)的息前稅前利潤。財務杠桿系數是企業(yè)一定時期息前稅前利潤確定的條件下,所計算的每股凈收益的變動率相當于息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財務杠桿可用如下公式計算:
     財務杠桿系數(DFL)=AEPS%/AEBIT%=[AEBIT/(EBIT—I)]/[AEBIT/.EBiT]=EBIT/(EBIT—I)式中:EBIT——息前稅前收益;
     △EBIT——息前稅前收益變動額;
     △EBIT%——息前稅前收益變動率;
     △EPS%——每股收益變動率。
     【例13—22】
     企業(yè)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就要增加負債,一旦企業(yè)息前稅前收益下降,不足以補償固定利息支出,企業(yè)的每股收益就會下降得更快,財務風險也就會劇增。
     3.資本結構的確定
     公司的市場總價值V應該等于其股票的總價值S加上債券的價值B,即:
     V=S+B (1)
     為簡化起見,假設債券的市場價值等于它的面值。股票的市場價值則可通過下式計算:
     s=——息稅前收益:
     I——年利息額:
     T——公司所得稅率;
     Ks——權益資本成本。
     其中Ks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
     Ks=RF+β (Km一RF)
     式中:RF——風險收益率;
     β——股票的B系數;
     Km——平均風險股票必要收益率。
     而公司的資本成本,則應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Kw)來表示。其公式為: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債務額占總資本比重×(1-所得稅)+權益資本成本×股東權益占總資本比重
     Kw=Kb(B/V)(1-T)+KS(S/V)——稅前的債務資本成本。
     案例:
     某公司目前擁有資金2000萬元,其中,長期借款800萬元,年利率10%;普通股1200萬元,上年支付的每股股利2元,預計股利增長率為5%,發(fā)行價格20元,目前價格也為20元,該公司計劃籌集資金100萬元,企業(yè)所得稅率為33%,有兩種籌資方案:
     方案1:增加長期借款100萬元,借款利率上升到12%,股價下降到18元,假設公司其他條件不變。
     方案2:增發(fā)普通股40000股,普通股市價增加到每股25元,假設公司其他條件不變。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
     1)計算該公司籌資前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A.10%
     B.13.54%
     C.11.98%
     D.12.46%
     2)計算采用方案1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A.10.83%
     B.12%
     C.11.98%
     D.12.46%
     3)計算采用方案2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A.6.7%
     B.10.85%
     C.13.4%
     D.7.5%
     4)用比較資金成本法確定該公司的資金結構。
     A.方案一與方案二一樣好
     B.方案一好
     C.方案二好
     D.難以確定
     答案:
     (1)C
     解析:目前資金結構為:長期借款40%,普通股60%
     借款成本=10%(1-33%)=6.7%
     普通股成本=2(1+5%)÷20+5%=15.5%
     權平均資金成本=6.7%×40%+15.5%×60%=11.98%
     (2)D
     原有借款的資金成本=10%(1-33%)=6.7%
     新借款資金成本=12%(1-33%)=8.04%
     普通股成本=2(1+5%)÷18+5%=16.67%
     增加借款籌資方案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6.7%×(800/2100)+8.04%×(100/2100)+16.67%×(1200/2100)=2.55%+0.38%+9.53%=12.46%
     (3)B
     原有借款的資金成本=10%(1-333%)=6.7%
     普通股資金成本=[2×(1+5%)]/25+5%=13.4%
     增加普通股籌資方案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6.7%×(800/2100)+13.4%(1200+100)/2100=10.85%
     (4)C
     據以上計算可知該公司應選擇普通股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