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資產評估師《財務會計》知識點詳釋:第三章(4)

字號:

3.3 存貨的期末計量
    3.3.1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的確認
    1.成本:賬面成本(賬面余額)
    2.可變現凈值的確認
    (1)庫存商品的可變現凈值確認   
    ①可變現凈值=預計售價-預計銷售費用-預計銷售稅金   
    ②可變現凈值中預計售價的確認
    A.有合同約定的存貨,以商品的合同價格為預計售價。
    B.沒有合同約定的存貨,按一般銷售價格為計量基礎。
    經典例題-6【基礎知識題】甲公司庫存商品100件,每件商品的成本為120元,其中合同約定的商品60件,合同價為每件170元,該商品在市場上的售價為每件150元,預計每件商品的銷售稅費為36元,則該庫存商品可變現凈值的計算過程如下
    經典例題-7【基礎知識題】甲公司庫存原材料100件,每件材料的成本為100元,所存材料均用于產品生產,每件材料經追加成本20元后加工成一件完工品。其中合同定貨60件,每件完工品的合同價為180元,單件完工品的市場售價為每件140元,預計每件完工品的銷售稅費為30元,則該批庫存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的計算過程如下:
    『正確答案』
    合同約定部分的材料可變現凈值=60×180-60×30-60×20=7 800(元),相比其賬面成本6 000元(60×100),發(fā)生增值1800元,不予認定;
    非合同約定部分的材料可變現凈值=40×140-40×30-40×20=3 600(元),相比其賬面成本4 000元(40×100),發(fā)生貶值400元,應予認定。
    該材料期末應提足的跌價準備=400元,(這里務必要注意,不能將合同部分與非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認定存貨的跌價幅度,那樣的話,該存在就不會出現貶值,而這樣作就會掩蓋非合同部分存貨的可能損失。)如果調整前的存貨跌價準備為100元,則當期末應補提跌價準備300元,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       3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300
    另外,與之有關的兩個論斷:
    A.對于用于生產而持有的材料,其終端產品如果未貶值,則該材料不認定貶值,應維持原賬面價值不變。
    B.如果終端產品發(fā)生貶值而且貶值是由于材料貶值造成的,則以可變現凈值確認存貨的期末計價。
    [例3—8]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庫存原材料——A材料的賬面價值(成本)為3 000 000元,市場購買價格總額為2 800 000元。假設不發(fā)生其他購買費用;用A材料生產的產成品——w1型機器的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確定20×l年12月31日A材料的價值。
    『正確答案』本例中,A材料的賬面價值(成本)雖然高于其市場價格,但由予用其生產的產成品—一Wl型機器的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即用該原材料生產的最終產品此時并沒有發(fā)生價值減損,因此,A材料仍應按成本計量,即仍應按3 000 000元列示在20×1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BR>    [例3—9]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庫存原材料——B材料的賬面價值(成本)為120 000元,市場購買價格總額為100 000元。假設不發(fā)生其他購買費用;由于B材料市場銷售價格下降,市場上用8材料生產的W2型機器的市場銷售價格也發(fā)生了相應下降,其市場銷售價格總額由300 000元降為250 000元,但生產成本仍為280 000元。將B材料加工成W2型機器尚需投入160 000元,估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l0 000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確定20×l年12月31日B材料的價值。
    『正確答案』
    (1)計算用該原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
    W2型機器的可變現凈值=W2型機器估計售價一估計銷售費用及稅金=250 000—10 000=240 000(元)
    (2)將用該原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與其成本進行比較:
    W2型機器的可變現凈值240 000元小于其成本280 000元,即B材料價格的下降和W2型機器銷售價格的下降表明W2型機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其成本,因此,B材料應按可變現凈值計量。
    (3)計算該材料的可變現凈值,并確定其期末價值:
    B材料的可變現凈值=W2型機器估計售價一將B材料加工成W2型機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一估計銷售費用及稅金=250 000—160 000—10 000=80 000(元)
    B材料的可變現凈值80 000元小于其成本l20 000元,因此,B材料的期末價值應為其可變現凈值80 000元。
    例3一l0]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庫存A型設備12臺,賬面價值(成本)為510 000元。20×1年11月15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約定,20×2年1月20日,甲公司應按每臺500 000元的價格向乙公司提供A型設備10臺。根據甲公司銷售部門提供的資料,甲公司向其長期客戶——乙公司銷售A型設備的平均運雜費等銷售費用為3 000元/臺;向其他客戶銷售A型設備的平均運雜費等銷售費用為2 500元/臺。20×1年12月31日A型設備的市場銷售價格為520 000元/臺。
    要求: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根據上述資料確定甲公司A型設備的可變現凈值。
    『正確答案』
    根據上述資料,能夠證明A型設備的可變現凈值的確鑿證據有:(1)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2)市場銷售價格資料。(3)賬簿記錄。(4)甲公司銷售部門提供的有關銷售費用的資料。
    根據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對于銷售合同約定的10臺A型設備的可變現凈值應以銷售臺同約定的價格為基礎確定:
    10臺A型設備的可變現凈值=A型設備的合同價格一估計銷售費用=500 000×l0—3 000×10=4 970 000(元)
    由于A型設備的庫存數量大于銷售合同約定的數量,因此超出部分(2臺)的A型設備的可變現凈值應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可變現凈值為:520 000×2-2 500×2=1 035 000(元)。
    3.3.2 存貨減值的確認條件 
    發(fā)現了以下情形之一,應當考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1.市價持續(xù)下跌,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2.企業(yè)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于產品的銷售價格;
    3.企業(yè)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于其賬面成本;
    4.因企業(yè)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fā)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fā)生減值的情形。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應全額提取減值準備:
    1.已霉爛變質的存貨;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3.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4.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3.3.3 科目設置及會計分錄
    1.需設置的科目
    “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準備”
    2.會計分錄
    (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2)反沖時:反之即可
    ②用于銷售的材料可變現凈值=材料的預計售價-材料的預計銷售稅金-材料的預計銷售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