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指導:小兒體格生長指標

字號:

(一)體重
    出生體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內(nèi)生理性體重下降(3~9%,不應超過10%,如超過需要查找原因,是否有疾病或護理不佳等)。3個月平均為6kg(2倍),1 歲體重平均為10kg左右(3倍),2歲平均12kg(4倍),2歲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長2kg。
    計算公式(臨床估算公式)
    <6月齡嬰兒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7kg (舊版教材)
    7~12個月齡嬰兒體重(kg)=6+月齡×0.25kg (舊版教材)
    1歲不用算,約是出生時體重的三倍,平均為10kg
    1歲~青春前期體重(kg)=年齡×2+8kg
    要點:生后前三個月=后九個月
    (二)身高(身長)
    (1)出生時平均為50cm,1歲時身高平均為75cm,第2年平均增長1Ocm。
    (2)兩歲以后身高每年增長5~7cm。
    估算公式(2-12歲):年齡× 7+75—實際上是計算公式。
    要點:生后前三個月=后九個月
    (三)頭圍
    新生兒頭圍34cm,3個月40cm,1歲46cm,2歲48cm。
    要點:生后前三個月=后九個月
    (四)胸圍
    胸圍代表肺與胸廓的生長(骨發(fā)育不良,甲低)。1歲時為46cm=頭圍,2~12歲胸圍=頭圍+年齡-1cm。
    (五)上臂圍
    1.定義:沿肩峰(鎖骨的肩峰端)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水平繞上臂1周的長度為上臂圍。
    2.意義: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膚的發(fā)育。常以此評估小兒的營養(yǎng)狀況。
    3.判定標準:5歲以下兒童:大于13.5cm為營養(yǎng)良好;12.5~13.5cm,為營養(yǎng)中等;小于12.5cm為營養(yǎng)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