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顏色,在記憶里,一直是如蝴蝶枯骨般極致的黃褐。

字號:

昨夜子規(guī)聲啼催,今朝汨羅帶淚歸.
     《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含悲.
     屈原,這位本欲厲治革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諂害,終未被重用,且橫遭流放,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羅江.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著他的心肺,空懷著滿腔的報國志而無法施展,他的苦悶可以想見,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選擇.
     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jié).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民,不僅免去了農業(yè)稅,還有了糧食補帖.從農民的笑臉中,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偉大的詩人屈原若在,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政治昌明,祖國昌盛,一定會重寫《離騷》將其詩句改為:"長欣喜以歡呼兮,興民生之多光."
     祖國正向富強邁進,人民正向小康飛奔.欣逢這樣的盛世,汨羅江不再嗚咽,歡快地向前奔流著……
     每到端午節(jié),偉大的詩人屈原,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歷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