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8米厚轉換層綜合施工技術
轉換層設在一頂,厚度1.8m,為大體積、大荷載空中結構,施工難度較大。由于轉換板較厚,加上施工荷載,每平方米荷載的近50kN,轉換層的模板支撐體系及卸荷傳遞是轉換層施工的關鍵之一。根據周密計算,底板模板采用2層12mm厚竹膠板,龍骨采用100×50mm木方@150mm.轉換層和地下室支撐采用滿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間距450×450mm,且上下對齊,將荷載傳至地下室底板。為保證架子的整體穩(wěn)定性,在滿堂架子中設置斜撐桿,沿架子周邊跨平面內及中間每3m滿布設置。
轉換層屬大體積砼,并在地面以上、全部暴露在大氣中,又是在冬季施工,所以砼的澆筑和保溫養(yǎng)護是轉換層施工的另一個關鍵。砼施工采用了“雙摻技術”、砼采用60天齡期強度,以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施工中砼澆搗順序為由中間向兩側推進,采用插入式振搗,快插慢拔,振點均勻排列、順序進行;砼壓光后,及時采用塑料布上覆蓋兩層草袋騎縫式相互搭接進行養(yǎng)護。砼測溫采用WZC-010測溫傳感器,埋入砼后通過SRE-64數字巡測儀直接測出各測溫點的溫度。
根據設計要求,上層結構所有的上下水、有線管道都是通過轉換層預留洞解決的,這部分工作量大,而且不能出現偏差,否則無法更改,這是轉換層施工的又一關鍵。施工中對于圓形套管采用成品鋼管由安裝埋設,方形套管用5mm厚鋼板加工成型。所有的套管上下口、中部設斜拉筋與板主筋焊接,來保證預留洞位置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轉換板澆筑前在套管內采取滿灌細砂的措施,以加強套管的穩(wěn)定性。
本工程在轉換層的施工中,精心計劃與組織、加強過程控制和動態(tài)管理,轉換層施工順利,無裂縫,受到了業(yè)主的高度評價。
六、剪力墻結構清水砼大模板施工技術
本工程外墻采用了鋼大模板,其A10樓2~10層內墻也采用了鋼大模板體系,由于施工進度不能滿足業(yè)主要求而最終采用了竹膠大模板。其余的墻板、柱、梁、樓板模板體系均采用竹膠大模板體系,背楞采用50×100mm木方,支撐系統(tǒng)采用扣件式腳手架。主樓分別配備4層水平模板及支撐;1層墻柱模板。A10、A11全鋼大模板使用量共1180m2,每平米用鋼量85Kg,膠合板使用量8000m2.模板配制質量按中級抹灰的要求進行控制,模板在使用過程中設專人對模板進行維護,每次上墻前仔細檢查脫模劑涂刷均勻,以確保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光滑。梁、板模板的拆除以同條件養(yǎng)護的砼強度為依據,砼強度完全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拆除。本工程砼結構內實外光、幾何尺寸準確、表面平整、觀感舒暢,達到了清水砼效果,被評為上海市優(yōu)質結構。
七、整體攜帶外墻大模板提升腳手架系統(tǒng)
本工程A10采用了導軌式整體電動提升腳手架,A11采用了框架式整體液壓提升腳手架,兩種爬架均具有防傾防墜裝置,每提升或下降1層?穴2.85m?雪約2h.本工程爬架施工一個重要特點是攜帶外墻大模板,它極大地減少了模板的吊裝工作量。根據此需要對攜帶大模板的主框架進行了改裝,掛模板部分主框架的斷面寬度由原來的900mm改為600mm,對提升設備增大了千斤項噸位,防傾裝置增設了支點。爬架攜帶大模板,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以及高層建筑施工垂直運輸的壓力,對加快施工進度、方便現場文明施工管理起了促進作用。
爬架的施工關鍵在于對爬架的施工安全管理,除了加強安全檢查驗收外,在爬升中還采取了升降令制度,升降完成后與土建施工隊辦理書面交接;并采用了自動化電子測控系統(tǒng),解決升降不同步問題等,保證了爬架的安全使用。
八、樓地面一次成型施工技術
本工程樓地面采用了一次成型地坪施工工藝,一次成型可減少居民二次裝修時的返工,有效保持室內凈高,還利于縮短施工工期。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經驗,此工藝成功的關鍵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主體結構施工時的找平壓光工藝;二是主體、結構施工和抹灰期間的成品保護措施;三是竣工前的面層處理。在工程施工中加強樓面標高控制;砼澆筑嚴格按制定的操作流程進行,控制澆搗順序,找平、壓光分2次進行;加強砼保濕養(yǎng)護。在竣工驗收前,對一次成型的地坪表面采用JCTA—660水泥地坪處理劑進行最后處理。本工程考慮施工層的周期和樓地面保護周期較長的特點,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砌筑施工、內墻面粉刷施工中均采取了相應的成品保護措施,加強了保護意識,使每道工序進行作業(yè)時,不破壞樓地面面層,確保了樓地面外觀的質量。
九、改進頂棚、伊通砌體墻面內裝飾施工工藝
YTONG雪砌塊是以石英砂為主要原料,以水泥和石灰為膠合劑,以石膏為硬化劑,鋁粉為發(fā)泡劑,經高溫180℃雪、高壓10個大氣壓。養(yǎng)護8~12h而成的細密多孔狀輕質加氣砼塊,是與傳統(tǒng)的填充墻如粘土磚、加砌砼塊、陶粒砌塊等完全不同的新型墻體材料。其施工方法也與傳統(tǒng)的填充墻不同,采用專用粘合劑粘接,砌筑后的墻體表面平整。本工程抹灰的工藝要求是,先抹一層2~3mm厚JCTA基層處理劑,再做抹灰層,JCTA基層處理劑是一種粉末狀物質,加水調成糊狀使用。
我們通過分析認為本工程伊通砌塊內墻面在砌筑階段質量控制的較好,表面已達到中級抹灰的水平;工程頂棚采用竹膠大模板,表面平整;部分墻面采用全鋼大模板,平整度、垂直度較好,整個內裝飾基層平整度高,因此可改進頂棚、伊通砌體墻面裝飾施工工藝,取消抹灰工序。具體做法是對砼頂棚:先在周圍墻面上彈出水平線,局部進行打磨后采用基層處理劑將基層處理平整,然后再批嵌膩子;對伊通砌塊墻面:先用靠尺找好垂直度、平整度后,先抹一層厚度為2—3mm的界面處理劑,將基層處理平整,然后再批膩子。這樣減少了一道抹灰工序,既節(jié)約了材料和人工費,降低了成本,還避免了抹灰空鼓的質量通病,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積和凈空,而且還縮短了工期。本工程內裝飾施工采用此工藝,共減少抹灰工作量12.6萬m2,減少砂漿用量約1500m2,縮短內裝飾工期約1個月。經過現場檢查驗收,批嵌質量達到施工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工藝適用于大模板澆注的砼墻面或頂棚,以及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較好的伊通塊砌體墻面基層的裝飾施工,是目前國內較先進的裝飾施工工藝。
十、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
上海地區(qū)因雨水較多,對于高層建筑更容易出現外墻滲漏現象。為保證房屋的使用功能、杜絕滲漏,我們從以下方面采取了預防措施:一是做好砼墻孔洞的封堵,先將穿墻螺栓孔的預埋塑料管剔出,將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楔打入孔中間,然后將摻5%石棉絨的干硬性水泥從內向外將孔洞堵實。其次做好外填充墻的砌筑,關鍵是確保外墻砌體的灰縫密實度,采用鉆孔檢查。第三是在抹灰階段,對磚墻和砼墻的接縫處設200m寬的鋼絲網;在涂料施工前,磚墻處的抹灰面刮一層柔性膩子以適應墻面的細微變形。第四做好外墻鋁合金窗的安裝,按照設計要求,派專人對窗框采用加防水劑、石棉絨的水泥砂漿進行嵌縫后,做噴淋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通過采用上述措施,該工程竣工后經過一個冬雨季的考驗,外墻無一滲漏,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轉換層設在一頂,厚度1.8m,為大體積、大荷載空中結構,施工難度較大。由于轉換板較厚,加上施工荷載,每平方米荷載的近50kN,轉換層的模板支撐體系及卸荷傳遞是轉換層施工的關鍵之一。根據周密計算,底板模板采用2層12mm厚竹膠板,龍骨采用100×50mm木方@150mm.轉換層和地下室支撐采用滿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間距450×450mm,且上下對齊,將荷載傳至地下室底板。為保證架子的整體穩(wěn)定性,在滿堂架子中設置斜撐桿,沿架子周邊跨平面內及中間每3m滿布設置。
轉換層屬大體積砼,并在地面以上、全部暴露在大氣中,又是在冬季施工,所以砼的澆筑和保溫養(yǎng)護是轉換層施工的另一個關鍵。砼施工采用了“雙摻技術”、砼采用60天齡期強度,以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施工中砼澆搗順序為由中間向兩側推進,采用插入式振搗,快插慢拔,振點均勻排列、順序進行;砼壓光后,及時采用塑料布上覆蓋兩層草袋騎縫式相互搭接進行養(yǎng)護。砼測溫采用WZC-010測溫傳感器,埋入砼后通過SRE-64數字巡測儀直接測出各測溫點的溫度。
根據設計要求,上層結構所有的上下水、有線管道都是通過轉換層預留洞解決的,這部分工作量大,而且不能出現偏差,否則無法更改,這是轉換層施工的又一關鍵。施工中對于圓形套管采用成品鋼管由安裝埋設,方形套管用5mm厚鋼板加工成型。所有的套管上下口、中部設斜拉筋與板主筋焊接,來保證預留洞位置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轉換板澆筑前在套管內采取滿灌細砂的措施,以加強套管的穩(wěn)定性。
本工程在轉換層的施工中,精心計劃與組織、加強過程控制和動態(tài)管理,轉換層施工順利,無裂縫,受到了業(yè)主的高度評價。
六、剪力墻結構清水砼大模板施工技術
本工程外墻采用了鋼大模板,其A10樓2~10層內墻也采用了鋼大模板體系,由于施工進度不能滿足業(yè)主要求而最終采用了竹膠大模板。其余的墻板、柱、梁、樓板模板體系均采用竹膠大模板體系,背楞采用50×100mm木方,支撐系統(tǒng)采用扣件式腳手架。主樓分別配備4層水平模板及支撐;1層墻柱模板。A10、A11全鋼大模板使用量共1180m2,每平米用鋼量85Kg,膠合板使用量8000m2.模板配制質量按中級抹灰的要求進行控制,模板在使用過程中設專人對模板進行維護,每次上墻前仔細檢查脫模劑涂刷均勻,以確保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光滑。梁、板模板的拆除以同條件養(yǎng)護的砼強度為依據,砼強度完全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拆除。本工程砼結構內實外光、幾何尺寸準確、表面平整、觀感舒暢,達到了清水砼效果,被評為上海市優(yōu)質結構。
七、整體攜帶外墻大模板提升腳手架系統(tǒng)
本工程A10采用了導軌式整體電動提升腳手架,A11采用了框架式整體液壓提升腳手架,兩種爬架均具有防傾防墜裝置,每提升或下降1層?穴2.85m?雪約2h.本工程爬架施工一個重要特點是攜帶外墻大模板,它極大地減少了模板的吊裝工作量。根據此需要對攜帶大模板的主框架進行了改裝,掛模板部分主框架的斷面寬度由原來的900mm改為600mm,對提升設備增大了千斤項噸位,防傾裝置增設了支點。爬架攜帶大模板,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以及高層建筑施工垂直運輸的壓力,對加快施工進度、方便現場文明施工管理起了促進作用。
爬架的施工關鍵在于對爬架的施工安全管理,除了加強安全檢查驗收外,在爬升中還采取了升降令制度,升降完成后與土建施工隊辦理書面交接;并采用了自動化電子測控系統(tǒng),解決升降不同步問題等,保證了爬架的安全使用。
八、樓地面一次成型施工技術
本工程樓地面采用了一次成型地坪施工工藝,一次成型可減少居民二次裝修時的返工,有效保持室內凈高,還利于縮短施工工期。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經驗,此工藝成功的關鍵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主體結構施工時的找平壓光工藝;二是主體、結構施工和抹灰期間的成品保護措施;三是竣工前的面層處理。在工程施工中加強樓面標高控制;砼澆筑嚴格按制定的操作流程進行,控制澆搗順序,找平、壓光分2次進行;加強砼保濕養(yǎng)護。在竣工驗收前,對一次成型的地坪表面采用JCTA—660水泥地坪處理劑進行最后處理。本工程考慮施工層的周期和樓地面保護周期較長的特點,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砌筑施工、內墻面粉刷施工中均采取了相應的成品保護措施,加強了保護意識,使每道工序進行作業(yè)時,不破壞樓地面面層,確保了樓地面外觀的質量。
九、改進頂棚、伊通砌體墻面內裝飾施工工藝
YTONG雪砌塊是以石英砂為主要原料,以水泥和石灰為膠合劑,以石膏為硬化劑,鋁粉為發(fā)泡劑,經高溫180℃雪、高壓10個大氣壓。養(yǎng)護8~12h而成的細密多孔狀輕質加氣砼塊,是與傳統(tǒng)的填充墻如粘土磚、加砌砼塊、陶粒砌塊等完全不同的新型墻體材料。其施工方法也與傳統(tǒng)的填充墻不同,采用專用粘合劑粘接,砌筑后的墻體表面平整。本工程抹灰的工藝要求是,先抹一層2~3mm厚JCTA基層處理劑,再做抹灰層,JCTA基層處理劑是一種粉末狀物質,加水調成糊狀使用。
我們通過分析認為本工程伊通砌塊內墻面在砌筑階段質量控制的較好,表面已達到中級抹灰的水平;工程頂棚采用竹膠大模板,表面平整;部分墻面采用全鋼大模板,平整度、垂直度較好,整個內裝飾基層平整度高,因此可改進頂棚、伊通砌體墻面裝飾施工工藝,取消抹灰工序。具體做法是對砼頂棚:先在周圍墻面上彈出水平線,局部進行打磨后采用基層處理劑將基層處理平整,然后再批嵌膩子;對伊通砌塊墻面:先用靠尺找好垂直度、平整度后,先抹一層厚度為2—3mm的界面處理劑,將基層處理平整,然后再批膩子。這樣減少了一道抹灰工序,既節(jié)約了材料和人工費,降低了成本,還避免了抹灰空鼓的質量通病,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積和凈空,而且還縮短了工期。本工程內裝飾施工采用此工藝,共減少抹灰工作量12.6萬m2,減少砂漿用量約1500m2,縮短內裝飾工期約1個月。經過現場檢查驗收,批嵌質量達到施工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工藝適用于大模板澆注的砼墻面或頂棚,以及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較好的伊通塊砌體墻面基層的裝飾施工,是目前國內較先進的裝飾施工工藝。
十、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
上海地區(qū)因雨水較多,對于高層建筑更容易出現外墻滲漏現象。為保證房屋的使用功能、杜絕滲漏,我們從以下方面采取了預防措施:一是做好砼墻孔洞的封堵,先將穿墻螺栓孔的預埋塑料管剔出,將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楔打入孔中間,然后將摻5%石棉絨的干硬性水泥從內向外將孔洞堵實。其次做好外填充墻的砌筑,關鍵是確保外墻砌體的灰縫密實度,采用鉆孔檢查。第三是在抹灰階段,對磚墻和砼墻的接縫處設200m寬的鋼絲網;在涂料施工前,磚墻處的抹灰面刮一層柔性膩子以適應墻面的細微變形。第四做好外墻鋁合金窗的安裝,按照設計要求,派專人對窗框采用加防水劑、石棉絨的水泥砂漿進行嵌縫后,做噴淋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通過采用上述措施,該工程竣工后經過一個冬雨季的考驗,外墻無一滲漏,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