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級建筑師輔導資料之場地設計(8)

字號:

3.道路路基和路面
    (一)路基
    根據(jù)道路的使用功能要求,路墓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并應結合當?shù)氐牡刭|(zhì)水文和材料等情況,設置護坡、擋土墻等防護設施。路基的橫斷面,根據(jù)地形變化,有填土路基、挖土路基及半填半挖路基等幾種情況。
    (二)路面
    道路路面系用堅硬材料鋪設在路基上的一層或幾層,供車輛行駛的結構層。路面設計應根據(jù)使用要求,交通流量,當?shù)氐匦巍⒌刭|(zhì)、氣象、材料和施工條件綜合考慮。
    (1)路面分類及等級:根據(jù)路面在荷載作用下的工作特性及設計理論依據(jù)不同,分為剛性路面及柔性路面兩種。
    剛性路面主要是指現(xiàn)澆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特點是在受力后發(fā)生板的整體作用,板體具有較強的抗彎強度。剛性路面堅固耐久,保養(yǎng)翻修較少,但造價較貴,一般用于要求較高的主干道。
    柔性路面,由黏性、塑性材料和顆粒材料構成,受力后抗彎強度極小,路面強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路基的強度。該路面的種類較多,適應性較大,易于就地取材,造價較低。
    路面等級根據(jù)使用要求和特性,分為高級、次高級,中級、低級四級。
    (2)路面選擇:路面選擇應考慮經(jīng)濟適用、技術合理,要注意以下因素:
    a,按道路分類確定路面等級;
    b.根據(jù)使用功能選擇路面類型;
    c.根據(jù)氣候、路基狀況和施工養(yǎng)護條件及材料選擇路面。
    (3)路面結構構造:
    a.面層(包括磨耗層和保護層):面層位于路面結構的最上層,直接受行車及大氣影響。
    b.基層:位于面層之下,承受面層傳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分布給下面各層,是保證路面的力學強度和結構穩(wěn)定性的主要層次。
    c.墊層:當路基在易受潮、受凍等不利情況下,需要在基層與土基之間設墊層。協(xié)助基層承受荷載分布,并且有利于排水、穩(wěn)定路面、防止凍脹、翻漿等病害作用。
    d.土基:土基即路基,為原土夯實層,是整個路面的最底層。
    4. 人行道
    設在道路—側和兩側的人行道,最小寬度不小于lm。
    當人行道設在道路一側和兩側時,縱坡一般與道路縱坡一致。人行道的縱坡不宜超過8%,當受地形限制而超過時應逗踏步或粗糙路面或加不超過18步梯的踏步行道。人行道的橫坡一般為1%一2%。
    人行道邊緣至建筑物外墻最小距離為1.5m。
    二、停車場(庫)設計
    1.機動車停車場(庫)的設計
    按停放車輛的種類不同,分為小客車停車場、城市公交車停車場,以及載重貨車的停車場(庫)、自行車停車場(庫)等;按層數(shù)劃分,有地面停車場、地下停車場(庫)、多層停車場(庫)等。
    (1)停車場停車數(shù)量指標
    凡新建、改建、擴建的大型旅館、飯店、商店、體育場(館)、影劇院、展覽館、圖書館、醫(yī)院、旅游場所、車站、碼頭、航空港、倉庫等公共建筑和商業(yè)街(區(qū)),必須配建或增建停車場;專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車場,原則上應在主體建筑用地范圍內(nèi)。